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林丹/图
本报讯 “主任,急诊来了一个突发重度子痫的产妇,需要专家会诊。”半夜1点多,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睡梦中的刘青闽吵醒。她马上起身,衣服就放在床边,快步出门。她的家和医院仅一墙之隔,每次急诊,她总是最快赶到。
产妇送到医院时,双眼已完全看不到了,收缩压高达188,出现急性肾衰等危急状况,而胎儿只有31周。病人家属乱成一团,看到医生来,一窝蜂拥上前,大声嚷道:保胎!保胎!大人、孩子都要活!
刘青闽快速浏览检查记录,当机立断:“剖腹产中止妊娠!”一个多小时后,一脸疲惫的刘青闽走出手术室,第一时间向家属报平安:男孩,体重虽不足3斤,但产妇和孩子的命都保住了。
时间已是后半夜了,在家属一再感谢中,她先离开了,当天上午还有门诊,要抓紧休息一下。对刘青闽来说,像这样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她已习以为常。
“现在,病人对医生期望值越来越高,每次救下危重病人,那种心情,一般人无法理解。”刘青闽说,对于产科医生来说,产妇和孩子都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今年64岁的刘青闽,每周保持两天专家门诊、两天上手术台操刀的固定工作。她还担任省妇幼保健院医务科主任,负责医疗投诉、医患纠纷解决等各类事务。
谈起医患关系,刘青闽说,1974年她刚入行当医生时,全省免费治疗产后尿漏病人,这些产妇生完孩子后,无法控制排尿,浑身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连家人都嫌脏。“当时带我的夏美琼等老院长,不仅治病,还给病人买新衣服。”刘青闽说,前辈们除了传承业务,最常说的话就是:要尊重每一位病人。
“现在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刚入行的时候,很多危重产妇都抢救不过来,医生常常要面临‘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两难选择。”从医40年,刘青闽见证了改革开放之后我省卫生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硬件设备日益精尖,诊疗水平大大提高。
她说,医护人员这个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让老百姓病有所医,实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老百姓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