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江方方 实习生 张莉莉
本报讯 近日,福州西湖水草葱郁的栈道边,成百上千只“迷你”螃蟹在形态各异的岩石上栖息而居(详见本报4月29日A22版)。时隔20年再次回归的小螃蟹,成了最近福州市民的热议话题,还吸引了许多福州市民纷纷前往春意盎然的福州西湖公园去看望它们,一睹小螃蟹们“横行霸道”的英姿。
昨天,有市民询问,天气晴朗,太阳高照,为何不见了螃蟹的踪影?有专家表示,螃蟹的出现和天气、水量等有关系,在早晨和傍晚比较容易看到。
西湖水质变好吸引螃蟹安家
昨天,记者再次沿着西湖木栈道走了一圈,发现不少早起锻炼的市民也在木栈道边寻觅螃蟹的踪影,但因为前几天的雨水,淹没了木栈道边的岩石,螃蟹都“害羞”地躲了起来。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州西湖公园出现的螃蟹种类为中华绒螯蟹。西湖出现毛蟹,主要原因还是与西湖水质变好有关,与增殖放流活动的关系不大。
据介绍,闽江有两年未投放螃蟹了,西湖出现中华绒螯蟹,应该是早年闽江投放螃蟹的后代。随着西湖水质变好,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吸引了螃蟹在这里生长、繁衍并定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学相关专家也表示,中华绒螯蟹能在福州西湖生存繁衍,和水质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因为中华绒螯蟹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它们喜欢生活在较清澈,微生物等营养物质多的富有营养的水体中。该专家还表示,碰到螃蟹还需要一些运气和耐心,太多人围观也会吓走螃蟹。
清淤泥栽水草西湖水更洁净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对内河进行了截污治理和冲污工程,使得注入西湖的水质得到改善,让西湖水质有了极大改善。昨日,西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除此之外,西湖公园还会定期用大型吸灌机,对西湖水入口处的沉淀池淤泥进行清洗,保证灌入西湖的水清洁。
该工作人员还说,去年8月到年底这段时间,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开展了西湖景观环境改造工程,在西湖的生态浮岛旁栽种了狐尾藻、再力花、聚草、金钱草和紫花芦莉等水生绿色植物。
据介绍,这些绿色植物不但美化景观,对西湖的水质也起到净化作用。其中狐尾藻可以成为中华绒螯蟹等鱼虾蟹一类的饵料、避难和产卵的场所,还能高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氨氮、磷酸盐等。
另外,许多浮游生物等微生物也在这样的水质中大量繁衍,而这些都恰好满足了中华绒螯蟹生长和繁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