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名师给“小记者”装上“新闻鼻”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3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模拟采访、传授秘笈、引经据典……“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第一堂课开课
名师给“小记者”装上“新闻鼻”

课堂上,张松老师与孩子们互动频繁
两名小记者在进行模拟采访
 

N本报记者 何旌 毛朝青 文/图

低着头、涨红着脸,用怯怯的声音向“采访者”提问,声音小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大方起来……5月11日,由本报和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的“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第一堂名师作文指导课,在福建博物院影像厅进行。

课堂上,幸运成为首批“海都预备小记者”的孩子们,在福州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张松的模拟采访现场,第一次过了“采访瘾”。张老师在课堂上倾情传授了怎样做好一名小记者的秘笈,并让孩子们明白了新闻工作中“灵敏”的重要性,给大家装上了“新闻鼻”。

练胆量 现场模拟采访

“请问‘六一’儿童节你们都有什么活动?”一位同学模拟小记者,一位同学模拟少先队辅导员,“小记者”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走到“少先队辅导员”跟前低声提问。

模拟小记者的是福州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小许,她平时是个害羞的女孩,第一回踏进“采访现场”,显得非常紧张。然而,张松老师在一旁的“点拨”,让她很快克服了害羞的毛病,做到了能正视采访者、大胆发问。

此后,还有不少同学也自愿轮流加入到采访中来,在不同的角色中,孩子们提问、回答,课堂上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掌声雷动。

茶园山小学三年级的江雅清,在张老师的模拟情境中懂得了采访前要先自我介绍,要了解清楚被采访者的身份。“这样才不会冷场,不会太尴尬。”小江说。

传秘笈 老师娓娓道来

当一名小记者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小记者?张老师告诉同学们,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表情自然是做好小记者的第一要素。而小记者在每次采访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就越大。

“同学们要了解,每次采访主要是了解什么问题?哪些事与这件事有关?采访对象是怎样的人,有哪些兴趣爱好?”张老师说,掌握好采访技巧,对采访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能让小记者们“上阵”不慌。

张松老师曾在福州实验小学指导过不少小文社里的小记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文笔好的同学未必就是好记者,优秀的小记者未必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说,一名优秀的小记者,必然是一个在礼仪、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强的学生。

而在此次指导课上,张松老师也特别把以往在教学指导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一份“小记者秘笈”,让孩子们迅速进入角色。

举例子 活用采访技巧

在课堂上,张松老师还列举了许多中外记者采访的经典案例,告诉同学们在采访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情商”。

比如,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其幽默机智的语言让她与邓小平的谈话轻松、有趣又不乏主题,让邓小平侃侃而谈。

此外,张老师还特别运用本报近期刊登的“福州小学生采访路人,提问把路人问蒙”的报道告诉孩子们,在被采访者不配合的情况下,小记者要学会随机应变。

“灵敏的‘新闻鼻’是一名好记者必备的要素!”张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必须做到消息灵通,人无我有。

怎样练就“新闻鼻”呢?张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养成读报、听广播的习惯,掌握自己周围人与事的动态,了解有关变化情况。同时,要热心参加各种活动,成为许多人的亲密朋友,让对方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你听;注意周围人的议论,用灵敏的“新闻鼻”嗅出好新闻。

□特别提醒

本周六活动课 当晚要交习作

5月18日(本周六)9:00—11:00,“走进闽博——海都小记者特别行动”将进行“纤身绮罗留余芳——宋代服饰堆绣体验活动”,请预备小记者们准时参加。

在“宋代服饰堆绣体验”课上,福建博物院的老师将带领小记者参观“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中展出的宋代黄昇墓出土的衣物,并观看介绍古代服饰知识的幻灯片,了解30年前福州浮仓山北坡黄昇墓的考古发掘情况和宋代古人着装习惯。小记者还将用布料剪、贴、拼,自由创作,充分体验布艺堆绣制作的整个流程,感受中国古代服饰独特的美。

参观后,小记者要按照张松老师的要求,在5月18日20:00前将参观记发到张松老师邮箱1882404@qq.com。5月19日9:00—11:00,张松老师将在他的第二堂指导课上点评同学们的习作,并选择优秀作品在本报教育周刊上刊登。此篇习作将成为孩子们能否晋升为“海都小记者”和“省博小志愿讲解员”的重要依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