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题目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
——除了翻译,有人能猜出这里喝的武夷茶是哪一种吗? (大路)
上周“求翻译”的文字,来自谢肇淛《五杂组》(上海古籍出版社)。栏目见报当天早上10:39,读者“稻田”第一个把答案发来了。数一数邮箱,一段明代福州人的短短文字,居然马上得到了十多位当代福州人的回应,还挺有意思。经过比较,最后评选出本期最佳译者是家住台江的读者“稻田”。他将获得50元京东读书券。另外,读者跳跳鱼、Mary、solar、fjlygh、清潋雪、何侃、蔻丹等发来的不同译文,我们将以长微博形式,发在“海峡都市报文化周刊”的微博上。这七位读者将各获得好书一本。
来看看稻田先生的译文:
在福建中部地区低凹而狭窄的两山之间有溪水流淌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草本植物,长得跟兔子耳朵相似,颜色青绿,细小而美丽,跟其他花卉不一样,移植到花盆中,显得特别幽静雅致,远胜过菖蒲花、杜鹃花。但是生性怕日晒,稍微被太阳一晒就会干枯,必须把它放置在池塘或岩石旁边,浓密的树荫下或岩石后面。我走过许多地方,还没有看见有这种草。
上周说的植物是什么?
福州读者给出了三种答案:读者“稻田”和“跳跳鱼”意见一致,说是兔耳草;读者“solar”猜这是含羞草;读者“不死的传说V”和“清潋雪”想到了“碧光环”。不过,这仨植物都是喜欢阳光或光照的。那,还可以有什么答案?
微博植物达人“@江南蝶衣”说,按照描述的样子和生长环境,估计还是南方山林里比较常见的虎耳草比较靠谱(如图)——嗯,这不一定是标准答案,凡事一用标准衡量,生命力就停止了。“慢读”版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标准,而是更多的可能、更广阔的视野。所以,亲爱的读者,您可以继续来信讨论,欢迎争论。好啦,说到这儿,也送“不死的传说V”一本书吧。
以上八位读者,请凭自己的邮箱向968111领取好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