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台记者 练仁福
本报讯 继黑心商家添加“毒淀粉”事件后,台湾酱油也出问题。昨日,台“食品药物管理局”称一江食品有限公司制造的12种产品含过量单氯丙二醇。有研究指出过量单氯丙二醇可能致癌。新北市卫生局已封存逾1.4万升“毒酱油”。
15日,有媒体披露,在士林、逢甲等夜市、小吃店、餐厅都使用的双鹤及台农酱油中,检验出单氯丙二醇过量。台湾师大化学系教授吴家诚称,这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在夜市里用来腌渍或制作卤汁,会使致癌物质存在于食物中。
16日,台“食药局”表示,虽有研究显示单氯丙二醇可能引起实验大鼠患癌症,但无证据显示会造成人体患癌,消费者食用食品与致癌的实验剂量差异非常大,无须担心。所辖卫生局已对两酱油制造厂进行稽查与抽验。
17日,台“食药局”发布调查结果,针对“一江食品有限公司”制造的12种相关产品,检验出有“双鹤小辣酱”、“双鹤酱油”等9种产品超过“酱油类单氯丙二醇卫生标准0.4ppm(百万分之0.4)”的规定,其中“双鹤小辣酱”检出0.94ppm、“尚鹤酱油膏”0.72ppm、“福味香酱油”0.78ppm、“双鹤酱油”0.59ppm、“胜发油膏”0.49ppm、“双鹤酱油膏”0.92ppm、“一江油膏”0.89ppm、“巧香酱油特制鱼露”0.95ppm、“郁方酱油膏”0.92ppm。目前,不合格产品已经被要求全部下架。
□链接
单氯丙二醇
传统酱油酿造法是以微生物来分解黄豆蛋白,酿造过程约需半年。如果让黄豆自行发酵的话,由于需时较长,有部分厂商为了缩短产品制作周期,会利用盐酸来加速脱脂的过程。而当中的盐酸如果与已发酵黄豆产生的甘油发生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单氯丙二醇等化合物。单氯丙二醇为无色、有愉快性气味的吸湿性液体,可用于生产增塑剂、染料和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