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往返火星和地球的约1年半时间中将面临高真空、宇宙高速带电粒子流、失重和火星引力等因素的影响。宇航员须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闯过七道险关,包括“迅速适应新环境”关、“进入环火星轨道”关、“火星着陆”及“逗留”关、“疲劳”和“回归”关以及“地面恢复”关。对于如何闯过一些难关,研究人员仍在探索中。
——俄罗斯医学生物学课题研究所科研人员波塔波夫
N据新华社电
荷兰一家机构近期推出单程前往火星移民的“火星一号”计划(本报曾作报道)。该机构已收到近8万份申请,其中美国有超过1.7万人报名,中国的申请人数也已过万。所有应征者将经过四轮筛选,然后选出4人,执行“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计划。
新华社驻荷兰记者日前调查发现,此事竟出自一个注册地位于荷兰中部小城阿默斯福特的“一人机构”。就连荷兰当地人都以为该计划是美国航天局搞的。新华社记者写道,来荷兰工作几年,早已对这个国家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见怪不怪。
机构仅一个雇员
在荷兰商会的信息系统中查询得知,“火星一号”是在2011年6月23日注册的机构,雇员仅一人,注册地址是阿默斯福特的一处民居,也是被诸多媒体称为“首席执行官”的兰斯多普的个人登记住址。
从海牙驱车约一小时抵达那个地址,却找不到任何“火星一号”的有关标志。电话联系兰斯多普后,他很爽快地表示可以接受记者的采访,并告知他的机构已搬到市中心火车站旁一处办公楼里。
步入这栋用于出租的连锁办公楼一层,兰斯多普的“火星一号”机构就位于此。不过,环顾四周,并没有“火星一号”的相关标志,也没有单独隔间,兰斯多普和他的同事只是在一大片开放办公区域中占据了几张桌子而已。
他更像营销专家
兰斯多普接受采访时坦承,其发起的移民火星计划也许不能如期实现。
“因为这个计划非常复杂,”兰斯多普说,“但是,只要我们看到这个计划还在不断进展,我们就不会停步。如果我们判断认为这个计划实现不了了,那么当然就不会继续了。”
兰斯多普非常健谈,对各种争议都不回避。他还会主动引导话题,展示各种资料,具备很好的镜头感。但将近一小时的采访结束后,一种感觉逐渐清晰:他肯定不是一个太空专家,而是一个营销专家。
走出办公楼,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路人。一个小伙子对于“大名鼎鼎”的“火星一号”总部就在自己身边感到十分惊讶——“不知道,我还以为这个计划是在美国,是美国航天局弄的呢。”
分析指困难多多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航空工程专家奈尔耶指出,从技术上来说,“火星一号”计划目前还有很多困难。他举例说:“‘火星一号’计划携带许多器材与燃料,太空飞船将会很重,所以一次性发射的动力不够,也就是说需要多次发射。目前用于发射更重飞船的超大推力火箭正在研发中,可能还需要约四五年,想在2023年就入住火星不太实际。”
资金问题无疑是该计划需要解决的另外一大难题。据悉,首批运送4名移民需耗资60亿美元。兰斯多普的筹资计划包括征收报名费、进行电视选秀、出售转播权、募捐、出售相关纪念品等。
航空工程专家奈尔耶指出,“通常来说,在航空领域,我们宁可走一个科学筹款的道路,也就是说从航空管理部门或者政府那里得到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