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关铭荣/图 吕蕴岚/文
张清清有一件红色的薄袄儿,盘扣、宽袖、圆弧状下摆,朋友们都夸喜庆、好看。这是她去年照着旗袍的式样设计的新衣,面料是土布,来源吓人一跳,是她在乡下看到农家晒的旧被单,觉得好看,买下来缝了衣服。
这几年来,清清走在福州大街上,绝不会和别人“撞衫”,因为她穿的不是旗袍,就是以旗袍为底子的裳儿袄儿,每一件都是她亲自设计,甚至亲手缝制的。
清清是宁德寿宁人,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打小就向往古代闺阁女子“灯下做女红,聚会斗绣活”的生活。少女时代,她最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设计旗袍,憧憬着有一天穿上亲手缝制的旗袍出嫁。
1998年,她到福州一家电子公司工作,5年时间,从业务员一路升到总经理助理,成为高薪白领。工作让人羡慕,她却没有很开心,“还是喜欢拈起针线做女红的那种柔软生活”。
2003年,她辞职在鼓西路租了间小店,卖些布偶,客人们很喜欢。2008年,她决定学习做旗袍。看杂志,拜访老裁缝,清清在报纸上一遍又一遍地“打版”,从头学起。“纯棉和棉麻混合的面料,适合缝制民国风的旗袍;香云纱可以制成礼服旗袍,出席宴会;真丝面料可以制成连衣裙式样的短装旗袍,职场和出街都能穿。”清清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手中的旗袍,她喜欢挑选宋画、油画、水墨画、剪纸、青花瓷这些图案的面料,再按照自己的设计,一针一线缝成旗袍,“每个女子都要有一件自己的旗袍,温婉地行走”。
清清找到一名福州男子托付终身,也穿上自己缝制的旗袍、盘起发髻出嫁。女儿出生后,她又开始为女儿缝制旗袍。母女俩穿上旗袍亲子装,在街上的回头率很高。
清清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她说:“天天穿着旗袍,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找个小角落做女红,我的梦想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