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徐丰 通讯员 王小华
本报讯 相信许多“80后”们,应该都不会忘记小时候在影音店里租片“淘”碟的光景。近日,福州李先生的好友要过生日,他觉得送一张经典电影的高清影碟是个好主意。可是在鼓楼附近逛了一下午,他有些失望,以前常光顾的几家店也不知何时悄然消失了。
来自鼓楼工商登记的数据显示,十年前,在鼓楼辖区内从事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的个体店至少在200家以上,十年后的今天,仅剩21家,而且大多分布在居民小区附近或支路上。据该局注册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仅去年该辖区注销执照的就有几十家。
记者在东街口附近一个很偏僻的巷子里,找到一家连名字都没有的音像制品店。这家店售卖的全是廉价的盗版碟,劣质的电影、音乐碟片堆放在一起,写着“5元10张任选”。老板无奈说道,即使这样廉价,小店经营也是举步维艰,由于卖盗版碟面临查处,营业执照都办不了,每张碟利润不足5毛,他打算卖完这批就关店。
记者在茶园附近找到了一家大型的、两层近百平方米的电子器材影音店,店内两个大货架上摆满正版精品音乐碟片,而且售价都不低。店主郑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店租涨价才从鼓楼搬到这,其实单卖音乐碟已无法经营下去。目前他主营的是高端电子器材,之所以还兼卖碟片,纯粹是个人爱好和供顾客体验设备播放之用。他算了一笔账,这家店面每月店租1万多元,最好时一个月能卖出1000张碟片,盈利也只有不到1万元,难以为继。
相较于实体店的惨淡,网络上碟片销量不错,不过畅销的多是车载CD。有一家网店近一月就卖出1600张,这家店主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相信车载CD销路的“春天”还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