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时政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莆仙戏“祖庙” 将翻修增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仙戏“祖庙” 将翻修增高
它曾是莆仙戏的圣地,供奉着“戏神”田公元帅雷海清;但是近年常受水淹,祖庙渐渐寥落
祖庙地势低,雨后常有积水
墙上挂着28幅脸谱图,供戏班学习
 

N本报记者 吴智飞 李伟强 文/图

本报讯 莆仙戏,号称中国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但是,由于莆田中心城区的扩张等因素,莆仙戏的圣地——供奉“戏神”田公元帅雷海清的瑞云祖庙,却渐渐寥落。昨日,记者从瑞云祖庙管委会获悉,当地政府已经着手翻修瑞云祖庙。

祖庙名声很响但还不是文保单位

瑞云祖庙是全国戏曲行业信仰田公元帅最有影响力的祖庙,坐落于莆田古城北门外辰门兜头亭,现隶属于荔城区拱辰街道办拱辰居委会。祖庙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传说因唐朝宫廷乐官雷海青在与叛臣的殊死搏斗中壮烈捐躯,忠魂显现在彩云中而得名。

瑞云祖庙管委会董事长夏永元介绍,目前祖庙尚未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对象,但祖庙内却有很多明朝的文物。2003年以来,英、德、美、日、加等国家地区以及台湾省众多专家、学者相继组团来瑞云祖庙考察调研,对庙内的文物赞不绝口。这些文物大都是明朝的石材文物,有石柱、石鼓、石狮、石碑等,其中一块清乾隆年间的“志德碑”,是研究莆仙戏及戏班活动的重要文献。为了更好地保护该文物,该碑已被移至莆田市博物馆保存。

老房很破旧祖庙常受淹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镇海北街边的瑞云祖庙。瑞云祖庙正殿前是一座两层、高10米左右的“祖庙大舞台”。正殿右前方是一座凉亭,亭子下是一湾清澈的流水。

记者看到,祖庙的后墙出现一个窟窿,光线从外面照射进来,窟窿附近还有不少裂缝。几块老旧的石头被用作垫脚石,石碑上的文字因踩踏变得模糊不清。村民林先生告诉记者,被作为垫脚石的石碑也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目前,祖庙的六对石柱以及两个石鼓等物,被认为是明洪武年间流传下来的文物,石柱上的对联是明朝字迹,石鼓上的花草、鸟兽十分古朴与精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瑞云祖庙管委会董事长夏永元说,由于祖庙地势低,每次下大雨祖庙就会受到威胁。记者昨从荔城区拱辰街道拱辰社区居委会了解到,为了保护瑞云祖庙,将对祖庙进行抬高翻建。据了解,目前已经进入设计阶段,下阶段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该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被当垫脚石的石碑并非祖庙原有文物,而是清理护城河时挖掘出来的,下阶段将连同祖庙文物一同进行保护。

“戏神”雷海清曾来莆演出

据夏永元介绍,现在的“祖庙大舞台”在唐朝只是一座土台,由于祖庙坐落于兴化东面城门外的驿道上,相传雷海青于唐开元廿七年(739年)带领皇家梨园子弟来莆,便在这里进行首场演出,慰问江梅妃家乡父老。

此后,百姓常在此演莆仙戏娱乐,戏台也由土台改建为木结构固定式戏棚,供戏班演剧酬神。民间各地戏班凡排演新剧,均来祖庙“开棚”献演,祈求田公元帅庇佑演戏生涯一帆风顺。

此外,一些编排新戏的作家专程来到祖庙,寻找创作灵感。祖庙提供厨房和房间,戏作家们常常住在庙里,互相探讨创作新的戏目。这些人常常一住就是近一个月,此例相沿成习,数百年延续不衰。夏永元介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惯例才渐渐衰颓,2008年左右,拱辰街道进行改造后,村民们全部迁走,因此如今的祖庙才十分清静,少有人来。

□链接:

“台柱”雷海青

相传,在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农历四月初九,雷海青出生后被遗弃田间,时有一个木偶戏班路过,帮主把他收养。长大后,帮主教雷海青学艺。到了十八岁,长得一表人才的他既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又能吹奏各种乐器,成为当时的“台柱”。

由于雷海青才华出众,唐玄宗任命他管理乐工和歌妓三万多人。死后,梨园子弟尊称他为田公元帅、田都元帅,并建庙供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