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郭大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这两句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初九,当时他被贬到江西九江做个江州司马,闲得很,带了十多个人,其中至少九名和尚,跑到庐山大林寺,看了桃花。
一首小诗写得传世可读,也是要讲天时地利人和的——若不是海拔高,这时节都“小满”了,哪来的桃花?若不是做官得闲,小满时节,人人有得忙的,谁陪他爬山看花?
在从前,这个节气,凡人都忙的。在北方,农家正收麦打场;在南方,插秧的人,要带土分苗、播种秋稻;在江淮,油菜要采籽磨油,蚕妇须煮茧缫丝——小满,根本该叫“大忙”;若约得稍迟五六天,到四月十五,那九位僧人,也必定只能跟白居易说抱歉:不好意思,咱们得关进寺里,至少三个月,哪都不能去。
说出家人可云游四海,其实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年当中,只有半年(正月十五~四月十五及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可以到处走;而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三个月,就不可以随便出门,必须定居一寺之中。这叫“结夏”,也叫“坐蜡”。
为什么呢?因为佛教戒杀生,而四月中旬正是万物生长的大好时节,《岁时广记》解释说,“在外行,恐伤草木、虫类。”所以原则上不许出门。
不出门也不闲着,天天要做功课。从前,京城吃皇粮的寺院,这三个月,和尚们每天早晚必须念经做法事;没有皇粮可吃的和尚,也必须专心修行。三个月结束,还要“自恣”(音zì)——其实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僧众集合一堂,每位僧人自觉不自觉犯过的轻重戒律,此时都必须接受别人公开检举,并且据此忏悔,这才能过关。过了这关,僧龄才算长了一岁。比如福州林阳寺开山祖师志端和尚(891-969),史料说他“阅年七十八,坐六十夏”,这就可以推算出他是十八岁受戒出家。“坐六十夏”当然了不起啦,在佛国印度,出家9年以下的僧人称作“下座”;10到19年称“中座”,出家20年以上称“上座”,50年以上称“名耆宿”,是很罕见的。
三个月结束,和尚尼姑们大概也都松一口气,解放喽!不过他们不叫解放,叫“解制”(或解结),《梦梁录》说:“禅教僧尼,从便给假起单,或行脚,或归受业,皆所不拘。”从备受拘谨到自由自在,当然值得庆祝,《岁时广记》中说他们的庆祝方式是:“解结斋毕,长少番次召诸僧茶会,诸寮互茶会,十余日乃毕。”
今天正是农历四月十五。今起三个月,稍有身份的僧尼,应该都不会出现在大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