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1版:慢读/闲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六一童书:和孩子一起读
□晓风排行榜
□上周反馈
微情书:三两句拿下一枚福州女
上周的“蟹知己”:读者joyline
□读书讲座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周的“蟹知己”:读者joyline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上周的题目,很短:“李文定公族孝博之子倢,字全夫,喜食糟蟹,自造一大坛数百枚,食之止余一枚,取出置器中,忽起行,逐之不可及,遂失所在。”

读者joyline就是出题者想象的,一边看一边笑的译者,他的翻译文字是:

李文定先生家族中有个叫李孝博的族人,他的儿子李倢,字全夫,很喜欢吃糟蟹。李倢亲自动手糟渍,用一个大坛子,一下就糟腌了数百只螃蟹。吃着吃着,当只剩最后一只时,把它夹出来放在碗里,这只螃蟹忽然站立起来爬走了。李倢尾随追赶螃蟹,但总是够不着,最终还是逃走不见了。

joyline还点评说:“这篇古文很有意思,尤其是结尾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好吃之人见到口的美食不见了,锲而不舍地追赶,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一人一蟹都没有再回来。是不是很有动画式的戏剧感?”

真希望哪位读者画一个“螃蟹逃生图”,一定奖给他50元券。可惜,没有。这50元券就归joyline了。

读者solar爆了出题内幕,说:如果记忆没有出错,这期的文言文是出自北宋庄绰的《鸡肋篇》吧。——呵呵,这是第一位揭了大路老底的读者,奖30元读书券。

读者稻田写了一封信,叙述了与糟蟹类似的食品——“福州的蟛蜞酥”。这么用心的文字,也奖给他50元券。

儿时,我家住建新镇,每一年母亲都会用一个大坛子酿米酒,用蒸熟的糯米并放入一定比例的酒曲、水,手拌均匀后再把坛子封装起来。经发酵,自家酿的米酒别有一番风味,而经过筛滤出酒后剩下的渣滓就是酒糟(即红糟)。

糟蟹,即是用红糟腌制的河蟹。儿时在村庄外头,有一大片沙洲,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其间。那时水质还很干净,我常跟村里的玩伴荷把小锄头,到小河边抓河蟹。河蟹很敏捷地隐没出入在河岸边,我们几个孩子都为抓河蟹而忙得不亦乐乎。

抓回来的河蟹即可做糟蟹。先用水将鲜活的河蟹冲洗干净,然后让其自然干或者用布拭干。糟蟹一般要用团脐的雌蟹,不用尖脐的雄蟹,因为如果将两种蟹相杂放在一起,就会影响到糟蟹的品质。糟蟹要放在罐子里,罐子的底部要先铺上厚厚的一层糟,在入罐之前,每只河蟹的脐内还要放入糟,铺一层糟放一层蟹。装满之后再加适量的盐、酒、醋。最后封好罐口,一般糟后七日便能享用。糟蟹可以放置很长的时间,哪怕吃到第二年也不会坏。

以上是我关于红糟及糟蟹的记忆。因拆迁,现在的我早已搬离原先的村庄,那里的沙洲也早已被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高楼大厦所取代。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但儿时的记忆、味道却因时间的积淀而愈发深厚、浓郁。

——最后,提示大家,这位李文定公,其实是苏州人,苏州从前有“糟八仙”,其中之一就是糟螃蟹。其实,福州可能也有过与蟛蜞酥不一样的糟蟹,已故学者郑丽生老先生有记述,原文是“以盐与红糟腌之经月,叫‘糟虫戈’”。虫戈就是三眼蟹。

下期题目

闽生傅汝舟,性好奇僻,与郑继之、高宗吕诸公游屴崱峰。携盒数十,遇云气蓊郁之处,承而函之以归。置书斋中,与客坐次,忽发诸盒,则云飞如絮,弥漫一室,咫尺不辨。傅则散发大叫,以为奇绝。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