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城事/故事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漫说“虎纠端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说“虎纠端午”

 

N本报美编张建隆/线描 苏燕梅 郑蒙/文

福州人称端午为五日节或五月节,家宴必在中午,称﹃端午﹄。

福州民间歌谣《五月节诗》,传唱传统端午:

端午鼓当当,肚爿替春装;

江中龙舟竞,香袋挂儿襟;

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

却毒雄黄酒,避邪五色符;

黄烟才放罢,又贴午时书。

【包粽子】

粽子出现于春秋时期,用菰[gū]叶包黍米呈牛角状,故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则称“筒粽”。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孝敬公婆】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在当天以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门上插菖蒲(或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午时书】

“午时书”是老福州特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是一种无横批的对联。古时候,福州的文人将所作的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或赠送给邻里亲友,内容与端午有关,有着辟邪消灾的作用。

【沐兰汤】

据说,五月五日午时,把挂在门上的这些菖蒲、艾草取下,熬煮成汤泡澡,可防痱、除菌、避五毒。

【划水缸】

古时候,每逢端午节,福州后浦街家家户户都要划水缸,就是在自家厨房,用船桨划水缸里的水。

传说有一年端午节,村里组织划龙舟,忽然天上一道闪电,龙舟翻了,船上30多个人淹死了。后来,村里长辈商量决定,端午节改用船桨划水缸。

【送肚兜佩香囊】

在福州传统观念里,过了端午节,大夏天就到了。端午这天,外婆要给外孙送红肚兜,表示现在可以穿夏衣了。

此外,大人们会把樟脑香袋挂在孩子腰间,以驱虫、辟邪。

【唱《采莲鼓》】

每年从四月下旬起,两人一组,边敲锣打鼓,边唱闽调福州话的《采莲鼓》歌谣,到各户或各商家店号募集龙舟竞渡的经费,出钱多者可获坐“船头”的殊荣。

【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代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端午时涂抹雄黄酒防范传染病。

【“午日四”水】

即农历五月初四午时从江河挑回家的水,而以正午12点最佳(午时是11时—1时)。相传此水日晒温后给小孩洗澡,不会长疔疱等。

【赛龙舟】

龙舟竞渡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初五达到高潮。据考,汉代福州就已有划龙舟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