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郭大路
今夏迟迟不热。好好一个端午泡了汤,拖延不去的雨带,让原本怕热的人都郁闷不已:这黄梅天,几时结束?
不怕不怕,算算日子,黄梅天也只剩今明两天了。《岁时纂要》说,“闽人以立夏后逢庚为入梅,芒种后逢壬为出梅”——今年立夏是公历5月5日,5月14日为庚辰日,“入梅”已经整整一个月;芒种是公历6月5日,芒种后的“壬子日”是公历6月15日,所以是明天出梅。出梅,就是黄梅天结束。
黄梅天本来也有趣事,比如,江浙一带的居民,年年梅雨来时,都在庭院列大缸,收存天落的雨水,这叫“梅水”。梅水是甜的,可以烹茶。林黛玉是苏州人,所以《红楼梦》里妙玉泡体己茶时,黛玉曾问过一句:“这是旧年雨水?”被妙玉批一字曰“俗”,这正说明苏州有此风俗。
明代长乐人谢肇淛说:“闽地近海,井泉多咸,人家惟用雨水烹茶……然须梅雨者佳。”可见至少在明代,福州也有同样的风俗——从前福州人家的天井里,总有一两口大缸,时时存了水,人说那是为了防火,不过,梅雨季里福州这缸水,也许就是用来煎泡好茶的?
既然错过了黄梅天泡茶的乐趣,那么,好好珍惜即将到来的“竹醉日”吧。
农历五月十三,相传是“竹醉日”,今年的“竹醉日”是公历6月20日,下周四。徐光启《农政全书》说,“竹醉日,可移植竹子”,这一天“栽竹多茂盛”。那么,到哪儿找竹子呢?
在福州,这是个傻问题。老福州人该反问了:你想找什么竹子?
随便翻翻《闽侯县志》都知道,“福州以竹为器,其装舶出洋则猫竹为多,篓竹次之。”从前竹子可是大量出口的产品呢。
福州竹子品种极多:秀丽婆娑的凤尾竹、干中有三道黄色的金丝竹、“干细而叶小”的观音竹、“竹枝叶皆倒生”的倒挂竹、腊月里果实红如珠的天竹,以及赤竹和紫竹、桃枝竹……
城里的乌山,有“一俯一仰如人面”的人面竹;城外的寿山有方竹;往福州的南边走,有“还味竹”;乌龙江一带,产的是苦竹;北岭山上有锦边竹;福州西四郡有石竹;甚至还有“丛生,如笋,每节生虫”的虫竹,用来制药;说到吃,推荐溪源宫孤民楼最好的笋丝竹,这竹子干粗,叶大,农历六月生笋,叫“六月麻”。一个肥笋八九斤,切了片,和盐泡到水发酸,就成了笋丝。
别只惦记吃,在明代中叶,福建的竹纸生产技术可是全国一流的,造纸技术从建阳一带传到江西铅山,铅山的玉版纸和官柬纸可是名纸;康熙年间,福建纸工到广西容县和昭平一带,传授种竹至竹纸生产的全套技术;清咸丰年间,福建蒲城纸匠去湖南传授熟料竹纸生产技术,到清末,湖南就成为竹纸主要产区之一……壮哉我福建大竹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