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1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屋主未签协议 古厝深夜被拆
高温依旧不时降雨送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屋主未签协议 古厝深夜被拆
事发涵江,屋主至今仍没搞明白是哪个部门拆的;涵江旧车站片区改造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称,可能是拆迁公司拆错了
古厝夷为平地
苏家祖屋被拆前的样子(微博图片)
拆迁前,并排而建的四个砖埕总长80米
拆迁前,4座古厝中的一座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莆田涵江区顶铺街背后,有一排气势恢弘的红砖古厝。古厝共4座,厝前4个砖埕,因并排而建总长80米,而得地名“长埕头”。日前,莆田当地论坛有消息称,自家近300年的祖屋在凌晨被强拆。记者了解到,被拆的是长埕头古厝其中的一座,至此,涵江这片唯一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不复存在。

古厝被拆前,屋主也未被告知

记者了解到,论坛中提到的“凌晨被强拆”的祖厝,是长埕头最后一座被拆的古厝,屋主姓苏。苏先生说,这座古厝三进五间厢,共有6个天井,是苏家8户族亲共有的祖产。其他亲戚都在外地生活,只有他家住在里面。年后,这一带开始拆迁,断水断电后,他就搬出了老宅,到外面租房住。

苏先生说,5月26日凌晨1点,正睡觉的他接到一个电话,邻居称他家的祖屋被拆了。现场有20多名保安站岗,一台挖掘机半个小时就把房子拆完了。他赶到现场时,废墟中还可以看到皮箱、家电,祖宗留下来的楠木家具、名贵字画等都被埋在了废墟里。

“8户人家全部都没和拆迁指挥部签协议,有3户甚至连土地都还没丈量。一句告知都没有,房子就被拆了。”苏先生说,8户人家的东西都还没搬出老宅。“当天我在老宅边搭了个简易的房子,想寻找埋在废墟里的家当。可街道办的人劝说,工地太危险了,让我赶紧离开。”苏先生说,之后来的时候,家当都没了,估计都被过路的人拿走了。

想讨说法 却不知找谁去

记者在顶铺街上段看到,这一片拆迁工地很醒目。

苏先生一位在福州的亲戚也是老宅户主。他说,知道老家祖屋被拆,他和其他在外地的亲戚一起赶回了涵江。但涵江旧车站片区改造建设指挥部称,不是他们去拆的。之后想通过法律途径讨说法,但咨询了法律人士,发现提供不了有力的证据。

苏先生说,他家的老宅是长埕头4座古厝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有百年历史。早年因缺乏申请文物保护的意识,老屋未能被列入保护。他说,舍不得这老房子,所以迟迟没和拆迁指挥部达成协议。“想不到就这样被拆了。”苏先生痛心地说,当时还想迁建到别处。

部门称,未达成协议不可能派人去拆

涵江旧车站片区改造项目是今年涵江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涉及征迁户约530户,拆迁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规划新建多幢商住楼、安置房等。

涵江旧车站片区改造建设指挥部一位林姓工作人员说,长埕头确实有列入涵江旧车站片区改造项目中,春节过后拆迁就陆续进行。4座古厝中的3座户主都已与他们达成协议,只有苏家这一座的户主迟迟未能达成协议。按照拆迁程序,要先签订协议,而后才能拆迁。达成协议之前,他们不可能让人随意拆房子。涵江旧车站片区改造项目拆迁由招投标的拆迁公司进行,苏家的房子被拆,有可能是4座古厝外观一模一样,又是连片而建,拆迁公司在拆房时不小心拆错了。

古厝历史

记者了解到,当年建造这片古厝的人叫徐百万,黄石镇徐厝村人。清乾隆年间,涵江海运繁盛,徐百万从事海运贸易,富甲一方。徐家在顶铺购地造豪宅,聚族而居。四座宅第中原本给女儿女婿住的第一座在清光绪年间卖给苏家。徐百万自居的第二座四进七间厢中的一、二进也在清末卖给刘家和李家。规模最小的第三座大宅到民国时已三易其主,第四座宅子也在清末成了林家产业。

□相关链接

12年前旧城改造涵江“孔里”消失

涵江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遗留大量的文物古迹外,还有许多有掌故的地名。位于涵江宫下的“孔里”聚居着孔子的后裔。原来唐敬宗宝历二年,孔子四十一代孙孔仲良,来莆田任县令,其子孙后来定居在涵江,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孔子子孙定居地命名为“阙里”,俗名“孔里”。“孔里”是宫下街一条小弄,小弄里弯弯曲曲住着50多户人家。2001年,宫下片区旧城改造后,“孔里”这个古地名消失,现在孔家人都住在石坊街。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