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慢读/思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席幕僚
喝曼松
□涂鸦
青春不夜城
眼见大江日夜流
夜蝴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席幕僚

 

N倪政兴(福州)

一周前,目送同事走进福州孝义巷,突然蹦出个念头:90年前,也许只有从这里走出的曾毓隽,才有办法联手同乡们促成孙中山抱病北上和段祺瑞商谈国家统一问题。

1924年,国家四分五裂,北方大军阀们怀着一统江湖的雄心,连年混战,最后由张作霖和冯玉祥联手胜出,由于他俩谁都不肯让对方当老大,只好一起当老二,邀过气军阀段祺瑞担任全国最高军政长官。段祺瑞欣然上任,却被曾毓隽大泼冷水:“如此形势下,急于上台,好比是一张三条腿的桌子,一攻便倒。”

从晚清开始,曾毓隽常代表段祺瑞行走各地,人称“行秘书”,实际上是首席幕僚,他对此局面,相当眼熟。早在1916年,势力如日中天的段祺瑞,就曾对时任总统黎元洪放话:“我是叫他(黎元洪)来签字盖章的,不是叫他压在我头上的。”

曾毓隽担心,此时大势已去的段祺瑞,迟早将沦为黎元洪第二,被张冯摆布,他向段建议:“迎中山先生北上,相聚一堂开会解决国事如何?”

段祺瑞非常兴奋:“甚好,我同意。汝速进行。”孙中山此时正在广东“联俄容共”,麾下北伐军所向披靡,段孙联手,不仅能抗衡张冯,甚至能统一中国。但问题是,北洋政府与孙中山积有宿怨,此前冯玉祥也邀过孙中山,但未能成事。

优秀的幕僚如躲在荆棘背后的狐狸,面对荆棘,曾毓隽很快想到办法。早在清末,曾毓隽曾辗转受人所托安排了几个反清的革命党人在清政府机构,这个人情此时正好派上用场,因为对方就是国民党要员、福州同乡林森。

林森接到曾毓隽来信,不敢大意,立即呈送孙中山,并只身进京转达意见:要会谈,先要解决联俄问题。段说:“睦邻为国家大计所关,我无异议。”

回广东复命后不久,林森就回电说孙中山愿意北上。曾毓隽趁热打铁,又派堂兄南下,送两万元差旅费给孙中山,跟着段祺瑞又派出铁哥们、曾任福建巡按使的许世英专程南下迎接。

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林森等人护送下,孙中山于1925年元旦抱病抵达北京,但不久逝世,孙段会谈终究无果。此后时事纷扰,段祺瑞挨到隔年4月,被冯玉祥逼宫,黯然下台,曾毓隽也随他寓居天津,此事终于鲜为人知,连历史课本,也只说孙中山北上是应冯玉祥之邀。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