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蔡镇金 关铭荣 文/图
本报讯 福州的“气象气温”是从哪里测量到的?又是如何测出的?前天上午,记者来到建于1937年的福州唯一的国家基准气候站进行探访,它位于海拔84米高的乌山顶。“福州温度”,就是从这里测出的。
气象观测场设在草地上
进了气候站大门,记者看到,这里有块由栏杆围起的正方形平草地,并由花岗岩小路隔成若干块草地,每块草地上都装置有各种仪器。气候站股长黄丽芬说,这是气象观测场。
记者看到,除北边四个为人熟悉的百叶箱,观测场内的其他仪器都有点奇怪:有胖瘦高矮不同的杆子,有形似“飞碟”的仪器,还有多个钢制筒,草地又辟出小块裸地及小水池。
别看它不起眼,在这块仅有25m×25m的土地上,每天却采集着代表“福州”的气温、地温、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信息。
传感器采集温度每分钟传一次至电脑
黄股长说,温度计测温、人工抄表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气温、地温、湿度、降雨量等,都是自动测量、传输的。
打开围栏,记者同黄股长悄悄走进观测场,生怕随身带来的热量、风会对气象观测带来轻微影响。
随后,黄股长轻轻打开百叶箱,记者看到,里面仅有三条电缆,每条电缆终端各垂挂一根包有感应元件的塑料棒。
黄丽芬说,这三根塑料棒分两组、并行测量着福州每天的温度与湿度,其中一组为“福州温度”,另一组为备份数据。
观测员刘海山说,传统测温要观测员24小时都去抄录温度,现在直接通过传感器感应温度,变成电信号,通过线缆、主采集器等,每分钟就可传一次到计算机,实现更庞大的数据抓取,也更能获知老天爷的“表情”。
测温环境要逼近最自然状态
为采集到更真实的气温数据,百叶箱里里外外都做了精心设计。
记者看到,百叶箱箱壁两排叶片成“人”字形,刘海山说,这才能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又能真实感应外界空气温度。百叶箱的传感器离地约1.5米,这是人的平均呼吸高度,这样测到的气温对人的生活才更有指导性。
此外,百叶箱下还须有不超过20厘米的平草,场内小路宽不能超过0.5米,不得用沥青,电缆沟(管)要建在小路下,围栏要稀疏设置,高约1.2米。
观测员说,这样测到的气温,才是最接近自然条件的气温,也是人们最常处于的环境气温。如果受阳光照射或雨水直接冲淋,测到的其实是阳光温度或雨水温度,而非空气温度。
检查了一番观测场的仪器后,上午11时不到,观测员刘海山赶紧坐到电脑前,紧盯着电脑里一组组眼花缭乱的气象数据:气温、湿度、气压……
每个整点,观测员都要检查这些数据是否异常,并在4分钟内确保无误后,将数据传到信息中心实现共享,既成为实况气温数据,也支撑着天气预报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