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2版:慢读/闲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宋真宗与福州那些事儿
香港 2013第24届香港书展
省图取消本周讲座 沈觐寿书法艺术展下周开幕
南京 容庐藏元明清漆器展
薛行彪、张立平、郭宁三人油画展
天然蜂蜜、土鸡蛋本周大促销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真宗与福州那些事儿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明天,农历六月初六,又逢“三伏”里的“初伏”,本该晒晒衣服字画,福州原也有“六月六,犬洗汤”的民俗,不过,超强台风“苏力”一来,这些事儿就免谈啦。

那么,就说前朝旧事吧。比如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曾把农历六月六定为“天贶节”。天贶就是天赐,这位皇帝和他手下大臣王钦若,说这一年老天爷两次赐下“天书”,大吉大利啊,“令京师断屠一天,率百官行香于上清宫。”今天看来,这事还真扯淡,后来真宗死了,“天贶节”就没了。

不过,话说回来,宋真宗对福州真心不错。

宋咸平元年(998年),也就是他上台继位第二年,宋真宗派使者到占城(即越南)进口稻种,《湘山野录》记载,“真宗以福建田多高仰,闻占城稻耐旱,遣使求其种,得一千石,以遗其民,使莳之。”

福建山多丘陵,这稻种一入闽就高产,徐光启《农政全书》说它“耐旱而繁实,且可久蓄,高原种之,岁岁足食”。这就是福州人吃了一千年的“黄占”。黄占稻在福建种下的第十年,有记载“宋京东西、河北、河东、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诸路大稔,米斗七钱”。大稔,即大丰收。宋代一斗米,大约是现在的5.9公斤,十多斤米卖7文钱,这物价,多便宜!

《三山志》也说,1012年,“淮浙微旱,遣使福建,取种三万斛分给,令种莳之。”说福州人吃饱肚子以后,有一年安徽浙江闹点小旱灾,就派人到福建来,求取稻种,回去推广。可见造福不止一方。

宋真宗还“诏自今伏日并休务”,像明天这样的伏日,即使不是星期六,也休假一天。那时公务员待遇好,虽然钱钟书先生批评宋代“又宽又滥的科举制度开放了做官的门槛,既繁且复的行政机构增添了做官的名额”,但必须说,整个社会向上渠道是广阔规范的。《通考》记载,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始置誊录院”,从那年起,各级科举考试的卷子不但密封姓名,还专门派工作人员抄写一遍,才把抄卷交付评审,避免考官认出熟人字迹而徇私录用。

考试公平促进出版业繁荣,宋代福建是全国出版中心,当时建阳的刻本叫建本,是亚洲名牌,大量出口到日本;而在宋代泉州港,建本书还用来与当时的朝鲜交换大批人参布匹,文化产业非常发达。

《闽侯县志》(1933版)有“宋真宗……除福州官钱”一事,说五代王审知曾有千顷官田,多年来或租或卖给福州人,“后以售钱数十万,民多未偿者。至是,诏悉除之。”免了福州大笔债务。也有志书说这是真宗儿子仁宗做的,不过,总归都是赵家的好事。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