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慢读/思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涂鸦
青春啊青春
韩寒来了,又走了
冯涅格特
危墙
如果有来生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寒来了,又走了

 

N王鼎钧(美国)

韩寒有台湾之行,回去写了一篇文章,放在网上,第一天就有两万多人点击,没话说,咱们佩服。

韩寒粉丝如沙,而批评他的人如贝壳,二者缺一,风景减色。

韩寒说,港台庇护了中华文化,不错,都这样说。可是作为一个旅行者,他得有自己的观察,他得在台湾找到触媒。他可参观过“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他可曾访问“国家图书馆”?他可访问过任何一位老师宿儒?都没有,他只是心血来潮,顺口说说,他这篇文章,除了修眼镜和坐出租车两段,坐在北京也可以写,根本不必跑一趟台湾。

批评家有理,但未必没有特例。写游记三大要件:观察、采访、感受。但因人而有偏重。韩寒是才子,感受挂帅,他是马,不是牛,他是蝴蝶,不是蜜蜂。他轻舟直下,不破船多载。他有一种“不可及的空洞”,云淡风轻几句话依然可以洛阳纸贵。时也,命也,势也,我们只有佩服。

韩寒写了两件具体的事情,一是眼镜店服务热心,超出顾客的需要,一是坐出租车遗失了手机,司机送回,不受酬劳。于是韩寒作出一系列推论,称赞台湾是中国最好的地方。有人批评他以偏概全。

韩寒遇见好人,受宠若惊,无限上纲,这叫有限的经验、无限的表达,乃是你我常犯的毛病。不过如果你不认为他是记叙论说,你拿它当抒情文看,了解他是在表达感谢之情,就会发现他写得好。这叫“判断式语言之抒情使用”,还有很多写文章的同行没学会呢。

自台湾接受大陆游客以来,我们随时可以读到这些游客对台湾的印象,佳评潮涌,以致台湾有人自问:“我们真有那么好吗”?你也许并没有那么好,有人故意夸大台湾的好以彰显大陆的某一缺点,这是一种批评的手段。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歌颂苏联,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知识分子标举美国,早就有这种搞法。风水轮流转,台湾由负面教材改列正面,不容易,熬出来了!

请勿对韩寒要求太多,他已自喻为“太平洋上的风”,此韩寒之所以为韩寒也。一句我爱你,为什么甲对乙说出来就是生死盟,丙对丁说出来就是性骚扰?这是韩寒和众生的特殊因缘,不可羡,不可妒,不可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