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苏燕梅 孔瑜 实习生 林秋婷
撑船接郎来,郎今归何晚;江水深且寒,共载月光返。
昨日,福州金山寺,福州民俗专家齐先生面对闽江水,嘴里吟着这首诗。他说,诗的作者已无法考证,但“江水深且寒”说的就是闽江洪塘古渡,以前闽侯上街诸乡民众往返福州皆由此上下船。相传,金山寺早年有桥与洪塘古渡相连,明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4年),桥毁、寺孤,从此往来均由小船引渡。如今,渡口已无往日繁华,只有一艘小船,往来于金山寺和洪塘古渡间。
与众不同的是,渡江的小船以绳代桨。只见一条粗大的绳子横贯江面,一头连着码头,一头系在金山寺的栏杆上。绳子的高度,根据江水的水位,时时变化。渡船的艄公名叫老陈,今年50多岁,每天需在江中往返二三十趟。渡江的游客,立于码头之上,挥一挥手,他就会撑船过来,每人往返只需5元。游客登上渡船,老陈就拽着粗粗的麻绳,双手交替,一拉一送,顺绳而上,将游客送到对岸。到岸后,老陈将船头纤绳绕过粗绳,再打个活结,就把船固定好了。
可别小瞧了老陈的双手,返程时,一双手,一条绳子,就能让船调头。游人上船后,老陈双手左右快速摇摆,做出摇橹状,小船就能缓缓转过头来。
游客纳闷,小船为何用绳不用桨?洪塘古渡的负责人吴建永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小船以铁为底,用桨根本划不动,而渡口到金山寺,不到百米,用发动机,不实惠;用绳子,能保持船的平缓,即使刮风也无妨,是最佳选择。
感谢福州齐先生拨打968111提供线索,奖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