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时速220公里 穿山越岭呼啸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速220公里 穿山越岭呼啸过
向莆铁路昨进行动车测试,记者随车体验
记者坐在车中,写稿都不受影响
工作人员在测试动车上测绘数据
测试动车以220公里的时速测试行驶中
崇山峻岭中行驶的动车
 

N本报记者 李进 肖春道 通讯员 林春华 黄和平 文/图

本报讯 昨日16:55,记者登上动车综合检测车,从三明夏茂站出发,不到18:00就到达莆田站,全程220公里。

一路上青山绿水,远山云海,惊喜不断。动检车进入22公里长的青云山隧道,一路呼啸,却不觉耳鸣;随后又驶上莆田特大桥,一座近17公里长的大桥横卧莆田市区上空,感觉很奇特。

隧道虽然多耳鸣不明显

记者驱车赶到夏茂站时,动检车也刚刚进站。记者通过紧急梯爬进动检车,这辆动检车是福建高铁线上常见的CRH2型。

16:50,动检车缓缓驶出车站,车速在5分钟内就提至220公里/小时,此后保持这个速度平稳运行。

现场铁路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向莆铁路的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动检车以时速220公里运行进行检测,就是为了向莆铁路开通后能实现安全运行。

不到10分钟,动检车就到达三明北站。而此前记者驱车走国道,从三明北站到夏茂站费时近一个小时。

虽然动检车以时速220公里运行,但全程记者不觉高速,当列车进入青云山隧道的那一刻,一阵呼啸,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从夏茂站到莆田站,共经过大大小小50个左右隧道,但在隧道中,记者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耳鸣。对此,现场铁路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这主要是因为这条铁路沿途多隧道,因而设计施工时进行了技术处理,和福厦线比,加大了隧道断面面积,使得空气冲击压力减小。

莆田特大桥最高桥墩16楼高

出了隧道不久,动检车就快速驶上莆田特大桥。从动检车上往下望去,可见市区道路上车水马龙。

“莆田特大桥,那是架在城市上空的大桥。”16日,记者驱车来到莆田涵江区梧塘镇,找到莆田特大桥项目工程部。项目副经理高先生告诉记者,莆田特大桥是座旱桥,全长近17公里,跨越324国道、木兰溪、201省道、荔涵大道、福厦高速和福厦高铁。

他说,莆田特大桥共有504个大桥墩,最高的桥墩是56号桥墩,高48.35米,位于荔涵大道上,“以3米一层楼计算,这个桥墩有16层楼那么高”。

“绿灯、断字牌……”司机一路喊话打手势

此次记者能登上动检车机会难得,而更难得的是记者首次得以进入动车驾驶室。昨日下午,记者进入驾驶室时,动检车恰好进入隧道。驾驶室里显得很暗,有两个驾驶位,只见司机驾驶操作台屏幕上,一些数字不断跳跃。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屏幕上有绿、红、黄三个数字一字排开,其中绿色数字显示210,红色数字显示170,而黄色数字不断变化。

现场有关人士介绍,绿色数字为实际时速,而红色数字为最高限速,黄色数字则是信号之间的距离。昨日红色数据停用,平时列车运行必须低于红色数字。

记者注意到,一路上,司机一会伸出拳头,一会伸出两根指头指向前方,口中还有力地念着“绿灯”、“断字牌”等。此外,司机旁边还有一个操作显示终端,司机不时拿起话机对话。

现场有关人士介绍,这是司机和调度室进行联系,必须将看到的地面各种信号向调度室汇报,这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

至于手势,上述人士说,这是标准化作业手势,拳头表示“前方注意”,伸出两根指头表示“通过”,这是司机以及司乘人员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的一种方式。

负责检测的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现场人员介绍,联调联试6个项目:信号系统、通信系统、铁轨状态、接触网、车辆和轨道结合情况以及综合系统。昨日进行的是逐级提速联调联试,属于动态检测,动态验收以及初步验收通过后,就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联调联试是精准测试。”现场铁路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检测过程中曾发现铁轨道床有超过标准1至2毫米的抬升,经查,原来向莆铁路所经之处水资源丰富,热胀冷缩引起上述现象。他们立即对全线116座隧道等重新进行精确检测,经过挖排水沟、地表钢筋加固等,解决了潜在的隐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