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影像/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莲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莲说

清晨,勤劳的蜜蜂伴着采莲人一起劳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莲农迎着第一缕晨光,探身进入荷花深处
剥莲蓬是门技术活,一天能剥40斤,都算是高手了
记者﹃深陷泥潭﹄摘莲蓬
 

N本报记者 陈昕颖 关铭荣 实习生 胡丹丹 文/图

千古名篇《爱莲说》所描绘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七月流金似火,“中国白莲之乡”——三明建宁县,又进入采莲季。

19日凌晨5点,迎着第一缕晨光,记者在建宁均口镇修竹村,守候着绵延210亩的荷塘,静静等待采莲人的到来,体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丽之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5时15分,伴着晨光,采莲人迎面走来。

“你们来得挺早啊,这时候最漂亮,露珠还在叶子上,太阳一出来荷花就开了。”不远处传来采莲熊大爷和熊大娘爽朗的招呼声。

采莲的工具也很简单,一个麻袋,一双长靴,一个小竹篓。换好后,熊大爷利落地拨开莲叶,探身进入比人还高的莲丛,一手快速地翻查莲蓬成熟度。不久,熊大爷越走越远,只能看到远处不断晃动的接天莲叶。

好不容易把长雨靴穿好,记者也踩进了荷塘。淤泥没到小腿肚,每一步都要艰难地抽身,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衣服很快被露水打湿了,手臂也被荷叶茎上的细刺划得一片通红,记者第一次体会到何谓“深陷泥潭”。

十几分钟后,熊大爷满载而归,将一个个大莲蓬从竹篓倒进了麻袋。熊大娘告诉记者,早上采的莲子比较好剥皮,她和熊大爷隔天摘莲,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建莲”圆润洁白,色如凝脂。说到家乡白莲的优势,当地农户无不自豪,“我们的莲子一炖即烂,但是久炖不散,吃起来鲜嫩,口齿留香。”

“受温差和土壤的影响,‘建莲’更饱满。”福建省农科院的吴研究员说,建宁的海拔高度合适,早晚温差大,阳光充足,有利于糖分的沉淀和莲花生长,结出的莲子香甜可口。同时,莲塘种了几年荷花之后,就会改种水稻,这种“换种”的方法能让土壤更好地沉淀肥料。

莲农采莲归来,记者走进莲农余大爷荷塘旁边的小屋,只见早上刚采摘回来的新鲜莲蓬分散在几个桶里。

剥莲子也是一门技术活,把还带着青皮的莲子从莲蓬剥离出来后,还得把薄薄的青皮去掉,再用针穿过莲子中间把莲心去掉。记者仅仅剥了几分钟青皮,一阵痛感便从指尖传来。“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一天才剥40斤莲子,普通的工人能剥20斤左右。”省农科院的技术员说。

抬眼农舍外,微风吹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藕花深处,莲农采莲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