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4版:影像/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稻分公母 盛夏要成亲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稻分公母 盛夏要成亲

随着拉绳划过,花粉从“父本”水稻的花瓣中飘出,被“母本”水稻吸收
绳子扬起,稻田迎来花粉的盛会
水稻也分“公母”,1排“父本”水稻旁,要挨着种上8排“母本”水稻
建宁县地处山区,气候适宜,是制良种稻的理想之地
7月中旬,稻浪滚滚,农民忙着“拉花”,让水稻“成亲”
稻谷饱满,沉得弯下腰
 

N本报记者 陈昕颖 关铭荣 实习生 胡丹丹 文/图

放眼望去,群山脚下,稻田生机盎然,微风过处,一层层碧浪掀起,惊动停歇的飞鸟。上午10点,正是水稻制种中关键而珍贵的“拉花”时间,家家户户都驾着摩托车来到自家原本安静的田埂上……7月19日,记者走进三明市建宁县上黎村水稻制种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

“建宁县耕地总面积2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就有十几万亩,在全国各县中位居榜首,你们现在见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福州农科院水稻制种专家吴老师告诉记者,杂交水稻相比于常规水稻,产量会提高15%左右。

人工授粉一年一次

谁都吃过米,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大米的种子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把稻谷再种回田里吗?福建省农科院制种专家吴老师告诉记者,水稻制种的学问大着呢,简单来说,水稻也分“公母”,公的叫“父本”,母的就叫“母本”,在田里按照公母1∶8的比例插秧种植,也就是种上1排“父本”,紧挨着再种上8排“母本”,通过人为干预花粉传播,随后“母本”结出的果实就是水稻的种子,而“父本”在贡献了花粉以后,变身成为糙米。

这样的制种过程一般情况下一年一次,和牛郎织女差不多,而搭建鹊桥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人工赶花粉的“拉花”环节。“水稻自然授粉后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几十斤,通过人工杂交赶粉,产量能增加到每亩500斤左右。”吴老师介绍。

7月中旬忙“拉花”

“拉花”,就是两个稻农相互配合,用手紧紧拉着一根长绳,分别站在一块水稻田的左右侧,把绳子压在水稻上,在水稻开花的时候快速来回在稻田里走动,使得“父本”水稻上的花粉被绳子扬出,落在“母本”水稻上。

建宁早上10点的阳光并不十分强烈,农户陆续从家中赶到自己的田里。“每年拉花的季节最集中就是在7月中旬。”建宁县委书记丁书记向记者介绍说,7月中旬,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

稻花每天只开一次,在每天上午10点至11点30分之间,为了花粉传播的效果好,稻农们要紧张地在一个半小时里来回“拉花”3~4次。记者看到农户们在田埂上“飞奔”,稻穗顺势而倒,便跃跃欲试,可当真正站在田埂上时,却举步维艰,东倒西歪。

杂交水稻收益好

省农科院吴老师告诉记者,建宁的水稻制种采取订单种植,由下订单的一方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收割之后再收回种子。在建宁,杂交水稻品种繁多,有100多种,质量和品种都在全国前列。

说起杂交水稻的培育,任职20多年的丁书记很有发言权。他说,为了保证“父本”和“母本”能够成功授粉,在种植之前要精确计算它们各自的生育期。建宁的水稻制种已开始了30多年,相比其他地方,地理优势更加明显,且管理有效,经验丰富。

吴老师告诉记者,建宁的农户依靠烟、水稻和莲花的种植完成一年的生产,其中杂交水稻的年产值就超过3个亿,这对农户来说是个不错的收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