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新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莆田现存唯一木牌坊 伤痕累累
仙游投近10亿 建环山区公路
隐翅虫喜欢汗味 频繁爬上床铺
无名烟花铺 被要求整改
省文联题材库 莆4题材入初审
29家乡镇卫生院 招聘临床医师
荔城玉湖片区16条道路重命名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田现存唯一木牌坊 伤痕累累
位于荔城区金桥巷的“光裕坊”,文物专家呼吁实施抢救性保护
木牌坊多处受损,电线横七竖八地绕着
 

N本报记者 陈小芳 文/图 实习生 陈赛妹

本报讯 莆田曾是有名的“牌坊之乡”,鼎盛时,全市有多达上百座牌坊。由于各种原因,牌坊或毁或拆,如今所剩无几。位于金桥巷的“光裕坊”,是目前莆田市区仅存的一座木坊古建筑。记者发现,鲜有市民了解其历史,由于缺乏保护,牌坊多处损伤。

屋顶残破、椽条腐烂

李老先生是住在金桥巷的一位居民,昨日上午,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光裕坊”。李老先生告诉记者,周围不断有房子重建,其间牌坊受到一定破坏,年轻一辈根本不知道牌坊的故事。

“光裕坊”高6米多,宽四五米,层层加高,中间隆起。整个“光裕坊”除了木柱的基础部分是石制圆础,大部分结构都为木梁结构,虽然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持原有风貌。但牌坊已有累累“伤痕”,部分屋顶残破,一些椽条和封檐已经腐烂,木柱也起壳了,牌坊上缠绕着多条电线,其上安装有路灯。牌坊下的墙壁上是城厢区政府1984年的挂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光裕坊”为城厢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居民王先生惋惜地说,“光裕坊”并没有因为特殊地位而得到应有的照顾,几乎看不到任何保护措施。

莆田有关文物专家表示,“光裕坊”代表了一个年代的建筑文化及史人的奉献精神,这是莆田最后一块木牌坊,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抢救性保护。记者随后从荔城区文管办了解到,部门已与文献社区签订安全责任状,将对其进行抢救性的修缮工作。

莆田曾是“牌坊之乡”

莆田曾是有名的“牌坊之乡”,牌坊最集中的地方为旧十字街一带,当时最典型的有四道石牌坊。第一道为“大宗伯”坊,纪念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其为莆田城区庙前人。第二道为“燮理元臣”坊,纪念当时文渊阁大学士周如磐。第三道为“春宫佳客”坊,是为纪念陈经邦的父亲陈言而建,陈言是东宫的佳客,这里“春宫”即指“东宫”。第四道牌坊为“大司马”坊,是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邑人郭应聘。大司马即兵部尚书的旧称,掌管军旅事。

原莆田城北门内,还有一座“开莆来学”木牌坊和南山广化寺山门前的“倡学闽南”木牌坊。这些木牌坊,是为了纪念郑露、郑淑、郑庄三兄弟,亦称“南湖三先生”而建。他们从永泰迁徙到莆田南山定居,筑“南湖书堂”,打下了后来莆田“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基础。

在莆田县巷两头,曾经也有两座木牌坊,靠文献路为“文献名邦”坊,靠衙后为“壶兰雄邑”坊,称誉至今为莆田人所津津乐道,颇具象征意义。

□相关资料

据了解,“光裕坊”是明朝皇帝为曾任南雄同知的陈钟和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父子而专门建立的一座木坊。

南雄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山区,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有“居于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的别称,曾是贬官谪宦流放之所。广西在明代也是一个没有完全开发的地方,但是不管是陈钟,还是陈伯献父子都甘于守着这片穷乡僻壤,为当地百姓作奉献,为此也赢得百姓的爱戴,并受到当时皇帝的注意,决定给他们立牌坊。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