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社记者 姬烨
3∶3逼平日本,0∶0险平韩国,4∶3力克澳大利亚。在“6·15”的耻辱一败之后,中国男足在东亚杯上用久违的血性挽回了尊严,但面对小小的东亚杯赛,我们还是不能过度消费这次男足的出彩。
在本次杯赛上,国足用1∶3落后日本队时的不放弃,被韩国队猛攻时的不慌乱,对“袋鼠”时的流畅进攻,展现出与前主帅卡马乔时期截然不同的精气神和技战术。代理主帅傅博让国足重新焕发活力,孙可、武磊、张稀哲等小将也让人看到希望,处于最低谷的中国足球似乎正在触底反弹。
可是,还记得三年前吗?高洪波率领的那支国家队,也曾在中国足球反赌扫黑的一片黑暗中,用东亚杯冠军和对韩国的3∶0完胜带给大家希望。
可三年后,当一切又从1∶5重新开始后,尽管国足这次的三场球提气不少,还是请把赞扬声压得低一些。因为这次惊艳的背后,依旧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怪事”。
首先,“恒大八条”这种世界罕见的俱乐部监督国脚的招数,是否能长久起效?其次,各级领导的赛前动员现在看来起到了效果,但这种行政干预足球的临阵磨枪的做法究竟能否长久?再次,国脚的表现证明他们远没有差到会以1∶5输给泰国“二队”。如今,国足靠着精气神完成了救赎,可一旦泄气,我们是不是还会吞下另一个1∶5?
对于中国足球的追问和质疑,不应随着东亚杯的优异表现而烟消云散。千疮百孔的中国足球已经不起任何浮夸,只有踏踏实实按足球规律办事,才能避免又一次高开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