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5版:慢读/闲逛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州:立秋未秋
省图之夏文化夏令营
□讲座
周日,孙绍振省图开讲三国
□展出
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州:立秋未秋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三伏未出,七月已近。

下周三,公历8月7日,是农历七月初一,恰逢立秋。《月令》说:“七月,天地始肃,禾乃登。”

在北方的时空里,炎夏自此转身,于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一个“戮”字,真是杀气腾腾。明代做过京官的长乐学者谢肇淛说,“立秋有礼,名曰貙刘。”(貙,音chū,古书上说的一种猛兽)

貙是兽,刘为杀,杀兽以祭的国家礼仪,记录在《后汉书》中。这是一场浩大的仪式:“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第一主题是公卿大夫全体白衣出场,冷色调铺垫。

接着是第二主题:杀戮演武。“乘舆御戎路,白马朱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杀戮,流血,令人不寒而栗又热血贲张。杀死的鹿送到陵庙祭祀,接着“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沙场秋点兵的传统形成,之后代代传承。这就是“斩牲之礼,名曰貙刘”。

肃杀,是汉代的气象。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描述的是另一幕:立秋日的皇宫里,“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这是凄凉中带点浪漫的“报秋”。

民间的立秋,可不管朝代,向来是一派天真喜气,因为“禾乃登”,多少有丰收的快乐:老北京人粗俗,要吃肉,说是“贴秋膘”,天津人好养生,要“咬秋瓜”防秋泻。瓜是西瓜,李时珍说西瓜性寒,立秋后天凉就不宜多吃,所以江浙一带,吃西瓜一定截至立秋这天。江南的人们这天互赠西瓜,还饮烧酒。至于《诗经·豳风》里说的“七月食瓜”,那多半是甜瓜,因为西瓜大概是五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戴楸叶”是立秋特有的风俗,“都城内外,侵城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花样,插于鬓边”。看,温饱之后果然升华到审美的境界。

这些风俗,都与福州没大关系。立秋的秋并不是福州的秋。谢肇淛老先生说啦,“若以闽广言之,肃则太早”——福州这时节每天还热得龇牙咧嘴呢,肃什么肃?“六月大暑热未死,七月秋烘烘死人。”这俗语里“秋烘”两字,描摹了榕城两季叠加的热。真正凉下来,总要到秋分。那会儿,已经过了中秋。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