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助学组
实习生 李玲 胡丹丹 杨陈键 /文 林丹/图
本报讯 昨日,在福州五一广场福建大剧院举行的寒门学子见面会,是今年“绿丝带”行动的压轴大戏。一个半小时,30名寒门学子全部被一对一认捐,四年学费不用愁了。同时,现场还募捐到18425元爱心款。
今年的“绿丝带”行动是由本报、987私家车广播、省志愿者协会和福州团市委共同发起,为期6天。6天时间,共有7万多市民参与,50名志愿者参加,共募集到142408.7元爱心款。此外,还有11名爱心人士有意向认捐学子,本报将于下周安排签约。
特别感谢农夫山泉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现场特写拉着女儿来认捐
“绿丝带”搭起善的教育平台,父母带着子女参加,希望生活在富裕条件下的他们,能从寒门学子身上汲取吃苦奋斗的品质,同时也体会助人行善的乐趣。
福州李先生一早就带着如今就读于厦门大学的女儿来现场,认捐了翁丽容和张宜粱两名学子。他说,他把绿丝带活动当成了一个教育平台,让孩子看看寒门学子是如何刻苦努力学习和奋斗的。
李先生的女儿说,受爸妈的影响,大学这两年,她和舍友一起资助了一些山区的小孩读书,并非像爸爸担心的那样身为90后的她缺少担当和责任。她还早早跟记者预定了明年助学志愿者的名额,说自己也想为寒门学子们出一份力。
另外一个李先生则有点遗憾。临时有事的他,昨日上午11点左右,才从台江万达赶到福建大剧院。当时,现场的30名寒门学子已被“抢光”。遗憾之余,他留下手机号,让本报助学组一定要为他再推荐一名寒门学子。
李先生说,十几年的吃苦奋斗,如今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不过,儿子对吃苦没感觉,花钱的速度比他这个赚钱的老爸还快。他说,给儿子讲自己年轻吃苦的经历时,儿子总不以为然,所以想通过资助贫困孩子读书,给儿子树立行善榜样,同时让儿子帮着自己认捐的孩子赚一些生活费,让他体会赚钱的不易,待儿子毕业后,再靠他个人的能力,去资助其他学生。
“抢来”的校友
“绿丝带”为一些校友会、民间机构等搭起了一个有规律的、长远参与助学公益的平台。
昨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当重庆大学校友会福州分会的相关负责人郑先生赶到福建大剧院时,现场唯一一名被重庆大学录取的寒门学子郭杰已被认捐了。后来在与郭杰的认捐者陈女士沟通后,陈女士把郭杰让给了他,如愿以偿的郑先生直向陈女士道谢。
郑先生说,校友会成立快3年了,但今年是第一年做助学,打算资助被重庆大录取的福建籍学子。高考后,他们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学生了,可苦寻了两个多月仍无所获,于是当从报纸中看到郭杰后,便赶来了。
“郭杰是我们校友会资助的第一个学生,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郑先生说,校友会从今年开始,决定做一些公益事业,首选的就是资助上了重庆大学的福建贫困学生,也希望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加入校友会的助学公益事业,形成一个“老乡带老乡”的良性循环,把捐资助学有规律且长期地做下去。
刚从阿根廷回国的黄先生也有此意。黄先生是阿根廷华人超市工会的副会长,前段时间刚从阿根廷回来,得知助学活动后,也赶着抢了两个学生。黄先生说,出国在外奋斗事业,除了要敢创敢拼外,知识技能必不可少,所以对于祖国这些好学的孩子,若能力允许,自然是要帮助的。回阿根廷后,他也打算向工会里的同胞们宣传这一助学活动,让工会集体来长期参与助学事业。
“姐妹淘”又来了
每年,寒门学子见面会,总会见到不少老朋友,他们把帮助贫困学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把公益做成了习惯。
每年的寒门学子见面会,都会见到长乐的林女士和陈女士的身影。而且,她们往往不是一个人来,常会叫上姐妹淘,组团来认捐寒门学子。
昨日上午8点刚过,林女士就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她马上就到现场了,让记者留两个学子给她。果然,不到9点,林女士就来到现场,很快选定了阮召焕和肖昌诚。
跟林女士同来的李女士,一口气认捐了三个寒门学子。陈女士比林女士迟来一步,她不仅当场认捐了两个寒门学子,还打电话叫来妹妹,加入认捐队伍。
陈女士说,她看到这些寒门学子这么优秀,好好培养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她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每年的见面会,她都会来帮助几个孩子。
市民姜先生每年也来参加见面会。去年,他和学子面对面坐下后,只是点点头,叮嘱一句“好好读书”,就把第一年学费塞给了学子,走了。可过了一会,他又回来了,又捐了一个。今年,他又来了,可惜学子都被认捐完了,他留了电话走了。
每年,寒门学子见面会,总会见到不少老朋友,他们把帮助贫困学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把公益做成了习惯。
记者手记“他们用双手,敲开我们大学的校门”
142408.7元爱心款,是50多位志愿者,顶着6天的毒日头,挨个敲车门换来的。
每天上午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一天14个小时,志愿者像个陀螺,除了吃饭,基本一刻也不停歇。
志愿者阵容强大,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报社的实习生,有的是简单助学、古道公益、萤火虫等公益组织的成员,也有高二学生踊跃加入。
志愿者李玲,是厦门大学大一学生,跑到福州当起了志愿者。募捐的头两天,她一闻到汽油味,就想吐。可活动结束后,李玲说,发现汽油变香了。
高中生杨成键,家里经济宽裕,也自告奋勇来“吃苦”,手捧捐款箱,一见车子进站,就跑上前。一天10多小时的站立,让他感觉比军训还累。
傍晚6点半,本来是志愿者收工的时间。当志愿者看到进站加油的车子还很多,便会把收工时间往后推推。有些车主不理解,让志愿者吃了不少闭门羹。可看到一些车主按喇叭主动让他们过去时,志愿者眼里常噙满眼泪。从加油站收工,并不意味着当天工作的结束。爱心榜的整理,贫困学子名单的整理、联系,都是他们加班的内容。等这些工作忙完,常常已是晚上8点多。
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换来了车友的尊重。一位车友,特意买来一箱凉茶,硬塞给志愿者,还不时地提醒他们到没太阳的地方募捐,不要中暑了。
“真心感谢为我们筹钱的志愿者,他们用双手,敲开了车友的车窗,也敲开了我们大学的校门。”寒门学子阮召焕回家前,特意发来短信,对志愿者表示感谢。
爱心榜
爱心车友 5000元
爱心妈妈 2000元
闽A7709L 300元
闽A9171J 200元
闽A2218U 1000元
闽ASV215 300元
闽A3V976 100元
闽CL6980 1000元
电动车 200元
闽A6003X 500元
闽A1580V 300元
闽A9858U 1000元
闽AFV297 300元
闽A5680L 100元
闽A3L172 300元
闽A07237 300元
闽ASX380 500元
闽A5333X 1000元
闽A1B953 100元
闽AV6586 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