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廖庆升 关铭荣 实习生 陈诗 黄文英
昨日上午11时许,气温指向36摄氏度,但走进福州晋安区金鸡山路一家会所前的大榕树树荫里,却无比凉爽。一位依伯轻闭双眼躺在椅子上,神情放松,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只见一把剃须刀在他脸颊边快速挥动,不一会,胡须就被刮得干干净净;一个侧身,剃须刀又开始在脖子周边游走。整个过程中,依伯始终没有睁眼。“都是多年的老主顾了,我一个动作,他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操刀的李培基已70岁,在大树下帮人剃头有14个年头了。
退休前,李依伯是一家国营理发店的理发师;退休后,闲不下来的他重操旧业,在离家不远的大榕树下支起剃头摊子。
李依伯使用的工具是几把梳子和剃须刀、一把手动理发器,外加毛巾和肥皂。他说,热毛巾沾点肥皂,搓揉胡须,会让胡须变软,这样就容易刮了。“来我这剃头的都是老人,用不习惯洋玩意,还是肥皂经济实惠又好用。”李依伯说。
只要不下雨,每天早晨不到7点,李依伯就会准时出现在大榕树下,往往忙到天黑才能收工。来光顾的老主顾很多,他几乎没有休息,一站就是一整天。
站十几个小时,而且不能出丝毫差错,这样的工作强度,年轻人恐怕也很难吃得消。不过李依伯说,自己习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人都希望他歇歇,他也有这么想过,不过每天收工后,接到老主顾电话,预约第二天理发时,他总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
14年来,包括理发、刮胡须、推背这一套做下来,李依伯坚持只收5元,因为物价涨得太凶,从这个月起他才涨了2元。有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还会打电话让他上门服务,对于这些请求,他都一一应承下来,虽然付出的劳动更多,但他也从来没多收一分钱。“赚钱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好。”李依伯说。
感谢林先生提供线索,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