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夕
邂逅流星雨
N栏目主持陈昕颖郭韶东李熙慧高敏吕蕴岚包华实习生毛翊君陈诗
编者按: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今年的七夕节,流星雨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浪漫:英仙座流星雨恰好这一天出现,而这种巧合要19年才能遇到一次,下一次就要等到2032年8月12日了。
在这节日,各种传统仪式的举行,各种商业活动……无疑让这中国的情人节色彩浓浓。
□七夕·追星
昨日凌晨,本应是英仙座流星雨爆发最大值的时候,但天公不作美,福州上空厚厚的云层覆盖了福州市区包括鼓山在内的天空。不少市民通宵守在鼓山顶上,其中不乏情侣,不过他们大多失望而归。尽管如此,守候在寿山的福州天文爱好者“木木”,还是拍摄到了流星的踪影。
鼓山顶流星雨半遮面
昨天凌晨,主持人早早守候在福州鼓岭,山路上攒动着不少市民,显然是计划上山赏流星度过浪漫七夕节的。
凌晨1点,鼓山海拔500米:鼓山顶云层加厚,天空露出开阔星空的时间缩短。其间,同行的伙伴们看到了三颗流星。
凌晨2点,鼓山海拔500米:终于等来流星雨爆发的时间,但此时云层越来越厚,星空已经被完全遮挡,肉眼根本无法透过云层。
凌晨3点30分,鼓山海拔700米:不少人放弃了等待,云层始终笼罩着上空,主持人也准备返程。不过,仍有不少人留在现场。“不看到不罢休,云层说不定等下还会散。”一对情侣如是说。
福建天文学会的秘书长潘小清坦言,现在鼓山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了,非常不符合观星的条件,“各种景观改造是为造福市民,但应注意控制光污染,尤其是一些非必要的装饰性的灯管;灯光虽美,如何能和星空比”。
寿山上银河横亘星空
天文爱好者“木木”连续几天都奔波在寿山、永泰山上,寻找流星的踪影。“木木”说,之前福州的天气状况很好,最近几日偏偏云层渐厚,“这次大家的期望都很高,所以失望在所难免”。
“木木”连续两三天的追
星成绩斐然,12日凌晨,他在永泰云顶捕捉到了火流星璀璨的身影;昨日凌晨,他又在寿山上记录到流星身影。除了流星,他还拍到了星空中横亘的银河,“昨天可是七夕啊,看到银河,就好像是看到牵牛织女相会了一样”。
军舰上30年前看流星许愿
57岁的林里楠先生,家住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东门社区,是海都的铁杆粉丝之一。他向主持人提起了30多年前的往事:1976年,他19岁,加入了海军;1977年的夏季,军舰停靠在上海光华码头,他和几个战友站在甲板上,看星纳凉。没想到,这成
了林先生一生以来唯一一次直面流星雨的经历。
“当时看到天上有流星划过,很快,很漂亮。”看了一个晚上的流星,林先生也没细数,更没有去细想这场流星雨有没有什么美丽的名字。他说,流星划过时,也没忘了许愿。
□七夕·消费
花店通宵绑花
销量堪比2·14
昨天,作为情人节市场的大热商品,鲜花、巧克力和酒店餐饮都成了市民的抢手货,花店业者通宵绑花,巧克力销量猛增20倍,火爆程度直逼2·14西方情人节。
据主持人了解,昨天一早,泉州市区各大花店门口鲜花盎然,不少花店更是通
宵绑花。“前一天就预订了近100单。”泉州市区一花店老板小叶说,当天卖得最好的仍是售价100多元的红玫瑰,99朵玫瑰花束售价880元,也预订了6单。福州一花店也坦言,今年七夕的鲜花生意赶上了2·14西方情人节。
□七夕·乞巧
安泰河畔祈求心灵手巧
昨晚7时许,波光粼粼的福州安泰河里,一艘小船载着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少女由澳门桥缓缓地行驶着,河两岸,一群同样身着汉服的少女将手中的茉莉花撒向人群,让现场的市民感受到“七夕”的气氛。
一场茉莉花抛撒结束后,晚8时许,另一场传统文化活动在光禄坊公园开始了。按照传统的七夕习俗,在场的女子们纷纷
列队,举行祭星乞巧仪式。茶、酒、五子干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脂粉及一个上香炉,分别摆上桌,随后向织女星奉上茉莉花环等祭品,行礼敬拜。这是传承千年的七夕乞巧仪式,女子通过这一仪式,祈求自己能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乞巧、祭星仪式之后,现场市民一起玩起了传统的七夕赛巧游戏,考验下参与者心灵手巧的程度。
□七夕·加笄
乌山之巅女子告别青涩
一头秀发用发笄(读jī,一种发饰,相当于簪)盘起,穿起最华丽的衣裳,从此告别稚嫩青涩的少女时光。昨日下午,七夕节当天,在福州乌山之巅举行了女子成人礼仪式,福州不少少女纷纷参加这一传统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少女身
着传统服饰,依照古制由正宾在女孩盘好的头发上面插上簪子,以示“加笄”,表示“成年”。
福州市民俗专家齐上志说,中国传统中,有一项专属女孩的礼仪,就是笄礼。根据传统习俗,女子成年要戴笄,并盘起头发,象征身心已经成熟。
□七夕·月老
于山脚下八旬翁促良缘
在福州于山,一群老人组成“月老团”,6年多来免费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成功促成上千对良缘。发起人郑其群是一位八旬依伯,他和老友们把这称为“甜蜜事业”。
郑依伯退休前是一家公司的工会主席,退休后,天天来于山老年活动中心活动,认识了一群老友。老友们聊天说起不少老人为儿女的婚事
发愁,郑依伯便提议发挥余热,长期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2007年7月,老人们正式成立公益“月老团”。6年下来,有上千对年轻人在他们手上成就了良缘。
郑依伯介绍说,大部分是家长来这儿为儿女登记;目前登记的男性3000多人,女性5000多人,相亲成功率很高,他们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