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莆田新闻/社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莆田“鬼节”到 金粿马糕大卖
垃圾房设在地下车库 臭味飘到6楼
莆田拟建首座餐厨垃圾处理场
古巷深处 有座“将军楼”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莆田“鬼节”到 金粿马糕大卖

市场内摆满了金粿
 

N本报记者 吴智飞 陈小芳 文/图

本报讯 “十一十二,金粿尝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农历七月半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又俗称鬼节。每到此时,莆田的乡村地区就开始制作莆仙民间的传统食品——金粿和马糕,作为祭拜的供品。

农历七月十四日,各家各户都需进行祭祖,人们吃金粿和马糕纪念自己的祖先。记者看到,不少摊子都在售卖金粿、马糕。金粿论斤卖一斤5元,论袋卖则每袋在6元左右;马糕每袋11元,与马糕相似的印糕,一袋6元。在下磨市场卖糕点的陈老板介绍,金粿马糕都是节令食品,一般都是当天早上制作,一个早上就会卖光,生意很火。

祭祖日前一天,农家忙里忙外炊九重“金粿”,以备供奉“公妈”。制作“金粿”时,先把糯米浸水后磨成浓米浆,然后搅拌少许食用小苏打,倒在准备好蒸笼的纱布上,等第一道蒸熟后,再往里面倒米浆,如此反复九次,蒸熟后的“粿”就变成金黄色。待冷却后,用细线或者刀子切成菱形,就能见到九道断面的“金粿”。

莆田的马糕,又叫“薄荷糕”,如今制作马糕最好的数涵江的咸头顶和梧塘的林外。马糕原料是糯米和白糖,最初是以薄荷铺于蒸笼中蒸制而成的一种韧性强的多层米糕。做法据传始于明代,据说当年做马糕的作坊是以马代替人力碾米浆,民间讹传称马糕,所制马糕格外清香。如今,一般不用薄荷叶了。

与马糕相似的还有仙游的“枫亭糕”,产于仙游枫亭镇,以细磨糯米粉加白糖、花生仁、芝麻干蒸而成,呈正方形。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