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吕蕴岚 关铭荣 实习生 陈诗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昨天中午,79岁的郑智柯唱起这首《故乡的云》,几度哽咽。近日,老人是在家人的陪伴下,从北京赶回老家福州,参加毕业60周年的同学聚会。当年的32名同学,到场11人,白发苍苍的老人聊起青春往事,有笑有泪。
1950年,郑智柯考上“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福州高工”)。这所学校创建于1896年,当时是全国最好的三所中专学校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大量技术人才,为职业学校提供了相对优厚的条件,录取线也很高。陈泰亮老人说,当时他同时考上一中高中部和福州高工,他选择了后者,“三年学费全免,还给生活困难的学生按月发3~5元助学金或16斤大米,很吸引人”。
通过10取1的入学考试,这届机械班收了32名男生。周元良是班上最年长的,今年84岁。他回忆说,当时学习和生活条件恶劣,校舍是木板拼起来的“鱼鳞”板房,一半以上同学没有鞋穿,赤脚走路。“当时缺少老师和教材,大多时候靠自学,同学们互相讨论。”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是陈得理,77岁,是班上最年轻的同学,高级工程师,“我们几乎没有娱乐,就是学习”。
这批同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祖国各地,成为各行业各单位的骨干力量。陈泰亮是养路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的作品目前仍在使用中。因为路途遥远,这批同学毕业后聚会了3次。“7名同学已经去世,还有10名失去联系,”陈得理说,这次还有4名同学因故没来。同学们都已高龄,希望有生之年都能取得联系,再聚会一次。如果您是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改名福州工业学校)1953届机械科的同学,请致电本报热线968111,您的老同学在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