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王浩志/图
夏日的清晨,下杭路192号,61岁的老郑像往常一样,邀上老友来自家大宅院,摆出八仙桌泡起茶来。穿堂风阵阵袭来,他忍不住深深吸几下,好不舒服,这里是他的纳凉胜地。
下个月,他就要搬家了。上下杭历史街区房屋征收的消息已经发布,说了20多年的改造这次是动真格的。这些天,老郑每天都邀请老邻居们来这里坐一坐,泡泡茶聊聊天,回忆儿时的趣事。有时候就坐在屋檐下发发呆,享受着悠闲岁月。
“我一家在这里住了50多年,不过没有产权证,房子是单位的。”老郑说,3岁时一家人搬到这里就没动过。小伙伴们满街跑着玩捉迷藏,庭院深深,随便藏到哪儿,都很难被找到。街上一分钱一串的杨桃片,便是心里最惦记的美食。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进入192号大门,头顶上两盏大红灯笼,调高的前厅,雕梁画栋的装饰,让人依旧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繁华和兴盛。老郑说,这栋宅子现在是邮电宿舍,分给职工居住。修建者是有名的黄恒盛家族,这个家族在清朝末年经营着全福州最精美的布料。这栋三进深的房屋直通上杭路,有近120年历史。
“夏天的傍晚最快活。”坐在老郑边上的老林说,每一进都有一口水井,傍晚孩子们从外面疯跑回来,打出冰凉的井水冲个身子,中午放进去的大西瓜也早已“冰”好,瓜汁鲜甜一口凉到心,爽口无比,再在天井边搭个竹席、木板床,往上面一躺,比空调可惬意多了。
到了中午,下杭路134号院子里,糖酒公司宿舍大院内,家家户户都在炒菜,饭香味飘出来变成了大院的味道。孩子们互相串门,下了这家饭桌就上那家饭桌,平时有什么事,邻里也能相互照看着。“说实话,除了没厕所,没什么不方便。”
上下杭曾经是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昔日的大宅、商号变身为工厂或宿舍后,住在这里的人相当一部分是租户。他们几十年寄居在上下杭,当年的小伙伴渐渐成了老伙伴,今要迁离,只能静静地守着最后的老宅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