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守三尺讲台 润物细无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三尺讲台 润物细无声
“寻找2013八闽最美乡村教师”历时三个多月,从上百候选人中遴选出十位;央视将于教师节前夕为其颁奖
体育课上,南平溪头小学的罗老师和学生们做游戏
2013年5月28日A17版
2013年6月6日A17版
南平顺昌县际会中学的郑峰老师
 

N本报记者 周德庆

本报讯 在大山,在海岛,有一群人就算条件艰苦、生活清贫,他们依旧默默坚持着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群人的名字叫“乡村教师”。

5月开始,本报与蒙牛乳业一起,到偏远山区,到人口稀少的小镇,“寻找2013八闽最美乡村教师”。截至昨日,历经3个多月、数千公里的寻访,在上百名候选人中,已遴选出10位“2013八闽最美乡村教师”。10位“最美乡村教师”的故事,通过报纸、网络与公众见面,那份深山的质朴,那份大海的纯净,无疑给读者和公众带来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寻找:历时三个多月行程数千公里

在福建,约有9.1万名乡村教师坚守在大山和海岛的三尺讲台上。

他们没有抱怨教舍的简陋,没有抱怨工资的低廉,没有嫌弃学生的贫困,甚至他们放下教鞭后,还得扛起锄头,走进田间劳作……他们就像隧道尽头的一盏灯,照亮了乡村孩子的美丽心灵,照亮了乡村孩子的希望之路。

5月28日,大型公益活动“寻找2013八闽最美乡村教师”启动,本报与蒙牛乳业一起,面向全省征集“最美乡村教师”人选。本报希望能找到长期在福建乡村(包括海岛)学校工作,为农村学生成长呕心沥血的杰出代表,找到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进模范,找到对乡村教育一往情深的典型人物。

活动启动后,本报开通了电话、网络和信箱三种推荐候

选人的方式。上千名热情的读者和网友,通过这三种方式,向本报推选他们心中的“最美乡村教师”。读者、网友的踊跃推荐和参与,让上百名福建乡村教师向我们走来。

根据读者的推选,本报多路记者分赴全省各设区市县区,上山下海,行程数千公里,对这些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进行采访。所有的艰辛,只为了寻访一个共同的名字——“乡村教师”。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上百名候选人中,本报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0位人物,进行了大密度、不间断的主题报道。海都网上,图文并茂的专题页面,引起了上万名网友的共鸣,上千句真挚感人的留言,出现在本报的官方微博中。

“寻找”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感动了读者,凝聚了一股关注乡村教育的正能量。

反响:吸引上万读者正能量在延续

近年来,本报寻访、挖掘出了不少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漳州市南靖县上洋小学的女教师庄巧真,癌症晚期,6次化疗,可她仍然不舍山村孩子,勇敢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与死神对话;福州十八中美丽女教师李丹,为了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永远地闭上了双眸……“寻找2013八闽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为这一名单添加了新的名字,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带到城市。

截至昨日,此次“寻找2013八闽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已吸引了上万名读者、网友。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发、评论中,凝聚了一股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教育未来的正能量。

活动过程中,除了寻访、报道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外,本报还和蒙牛乳业一起,走进南平延平区溪头小学,为老师和学生送上了“幸福礼单”。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与蒙牛志愿者们,进行了“我回老家上堂课”的爱心之旅,让山区的孩子们第一次通过高倍望远镜,观赏家乡天空的飞鸟。

接下来,本报与蒙牛乳业组织的爱心小队,还将继续“爱心之旅”、“幸福礼单”、“我回老家上堂课”等公益活动,将走进宁德、三明等地的乡村学校。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这十位“最美乡村教师”,将推送进入今年央视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评选活动。央视将在教师节前夕为他们举办颁奖典礼。

人物虽小,故事感人

他们拒绝诱惑——宁德霞浦县西洋岛上的女教师林芝,为了岛上的孩子,从城市毅然回到海岛,坚守了整整32年,渔民们称她为“西洋岛上的一座灯塔”;南平顺昌县际会中学的郑峰老师,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乡村的中学语文教育,多次面对工作调动的机会,他都没有动心,一瘸一拐地走在家访的路上,即使摔成“泥人”,也在所不惜。

他们独守孤寂——福州福清市南湖小学的吴翔老师,一个人守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顶上,学校只要还有一个学生,他的工作就不会停止;三明将乐县的谢应光老师,从教42年,长期辗转于大山深处的单人校中,家中房子被淹,可他却守着自己的9名学生。

他们坚韧不拔——三明市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的魏英宁老师,身患癌症,长期靠服用中草药治疗,可宁愿倒在讲台上,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三明大田县美阳小学的郭文速老师,不慎失去右臂,可这位独臂老师在暴雨夜里,背起孩子挨个送回家中,而他除了师生的毕业合影照,只有一张证件照。

他们安贫乐道——南平延平区溪头小学的罗万铭老师,58岁的他,从教38年,把上千个孩子带出大山,而他的家仍是一栋破旧的农屋;在福州闽侯最北边的罗桥小学,53岁的陈英老师,领着低廉的工资,32年不愿“下山”,所有的一切,只为了“山上”的留守儿童。

他们怀揣梦想——宁德霞浦县崇儒乡的胡小容老师,20多年任教于不通汽车的边远山区,只因“愿做小渡船,为更多的山里孩子送去智慧”;霞浦县闽东新四军希望小学的冯可超老师,这些年所有的付出,就是为了把学校建成“留守儿童的家”。

读者声音

“你们感动了人们,凝聚了全社会的爱心和力量。”

——海都网网友

“活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乡村教师,他们不仅教书育人,还能耕地播种,扛起了全村人的进城梦。”

——腾讯网网友

“寻找活动本身就是对乡村教师的一种致敬,关注乡村教师,其实就是关注乡村教育的未来。”

——宁德山区教育局负责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