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蔡学伟 马俊杰 李伟强 见习记者 谢丹 文/图
核心提示 广东四会市以经营珠宝首饰闻名,五万人的经营大军中,约有四万人是莆田人;福州漳林寿山石专业村内,50%的雕刻大师来自莆田;在新疆,数万莆田人经营着和田玉的生意……放眼望去,似乎哪里有工艺美术产业,哪里就有莆田能工巧匠的身影。“莆田制造”跟着巧匠们走向了全国。
记者了解到,莆田的文化产业正从粗放型制作向精细型制作发展,向有知识产权、有莆田特色发展。去年,莆田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提出,莆田文化产业要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产品与产业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东方与西方结合,今后将全力构建“一心两翼五基地十大城百大师”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聚焦和深度开发,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高效、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
样本一:“精雕”成行标抱团闯市场
昨日,在莆田华亭一家木雕厂房内,记者见到了省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他正在千年“樟木王”上创作宋、清两版《清明上河图》。他说,作品已创作3年多时间,在同一块木材上雕刻两版3D清明上河图,在全国还属首创,一定要让作品没瑕疵,不能浪费了这块珍贵的材料。
郑春辉说,莆田工艺产业起步时间较早,过去基本都吃了“粗放”式经营的苦头,产品没特色,缺乏竞争力,其实只有将作品做精、做细,才能有附加值。一旦整个行业养成精细加工的习惯,“莆田制造”才能抱团形成无形的价值,成为市场免检“通行证”。
目前,莆田雕刻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0家,包含木雕、玉雕、石雕、宗教雕塑等多个门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升级转型,由粗放工艺向精致集约工艺发展,“精雕”的理念已成为雕刻行业的“灵魂”。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2.64亿元。
样本二:技艺“走出去”创意“请进来”
莆商林先生经常在全国各地奔走,常有机会接触在外的莆籍工艺人。许多在外的莆籍工艺大师告诉他,无论在哪个城市的工艺界,只要提起莆田人,业内人士都会跷起大拇指。每年“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期间,全国400多名工艺美术大师,至少有十分之一来自莆田。
在外莆商受到认可,莆田本土的工艺产业也向全国飞速辐射。有着“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美称的仙游,不仅建起了10公里的古典家具长街,一座占地40万平方米的古典家具城也在榜头崛起。这里聚集着3600多家古典家具的生产销售商,许多精致的古典家具从这里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目前,莆田规模以上古典工艺家具企业达101家,占该市工艺美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一半,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工业总产值59.34亿元。
上塘珠玉城有着“中国银饰之乡”美称,这里的一些企业,在提升自身工艺技术的同时,大胆聘请国际知名艺术总监担任工艺指导,使得莆田的金银首饰以更加时尚的姿态走进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莆田36家规模以上金银珠宝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9.67亿元,产销率高达99.89%。
油画产业是莆田工艺产业的“新贵”,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仅去年一年,油画出口就达到300万张,产值达30多亿元。
样本三:产业齐落地百艺竞绽放
如今,越来越多的集约化产业园正在或将在莆田落地生根。仙游工艺产业园“三城三区”建设初具规模,其中,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主体工程预计10月底建成,仙游国际油画城画家画师创作室大楼完成桩基建设,美术馆主体正在施工。
投资1.2亿元的华昌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也正在建设中,项目一期研发创意设计中心已投入使用,项目二期办公大楼主体已封顶。另外,仙游国际石雕城近期将动工。荔城区正在建设莆阳历史文化创意园、莆田国际珠宝产业园、中医药博览园、工艺文化产业园等多个项目。
记者了解到,2009年,莆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只有100亿,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值也就几个亿。到了2012年,莆田文化创意产业已有500亿产值,其中,工艺美术达到200多亿的产值。
发展思路解读:“一心两翼五基地十大城百大师”
“一心”指以湄洲岛、妈祖城为核心,以两地周边海域及湄洲湾岸线为辐射区,构建岛、海、城三位一体的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
“两翼”指东翼荔城水乡休闲区,依托文献名邦、南少林、莆仙戏等文化底蕴,以“五山四水”(壶公山、凤凰山、天马山、九华山、囊山及木兰溪、萩芦溪、延寿溪、南北洋河网水系)为基础景观格局,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体育休闲产业;西翼祈梦文化体验区,以菜溪岩—麦斜岩—九鲤湖—九龙谷—仙水洋—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一线为中心轴带,开展“海上有妈祖,山上有九仙”联动营销,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两大产业。
“五基地”指重点打造市体育公园国家射击、射箭训练基地和澳网巡回赛基地,南少林拳击基地,北岸高尔夫运动基地,南日岛全国海钓基地。
“十大城”指重点建设莆田工艺美术城、仙游工艺博览城、石雕城、古玩城、莆仙国际油画城、上塘金银珠宝城、大宋莆阳城、海西文化创意城、壶山书画城、涵江国际香城十大文化产业龙头项目。
“百大师”指培育和引进一百名工艺美术及创意类大师,提升莆田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互动台
建设宜居港城,应先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找突破点。应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加大对科技含量高、节能减排企业的倾斜支持。
——环保人士林先生
这两年,莆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成效有目共睹,但公共设施方面依然有所欠缺。建议政府加大对公共设施,如公交车、健身场馆等的建设。
——市民陈先生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应先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大局观,按城市规划的美好蓝图来发展,才能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城市品位。
——高校老师刘女士
如果您想对莆田城市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111、新浪微博@海都莆田新闻或发送邮件至89569846@qq.com,与本报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