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徐丰 通讯员 马静 林帅
本报讯 经常逛街的女士们可能基本都练就了一身讨价还价的绝技,闽清的黄女士也是一位砍价高手,近日她在买家具时,又成功地砍掉了几百元,结果商家竟发现成交价格还低于成本价,想撤销这桩赔本买卖,黄女士却不乐意了。
8月中旬,黄女士在闽清莱翔家具店欲订购一套实木床架,该实木床架标价2000多元。可是在黄女士“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力下,几番交锋后双方谈拢价格为1880元,黄女士当场付清购物款。同时商家也给她开了收据,商家承诺翌日将商品运送至黄女士家中。
岂料黄女士刚刚回到家就接到商家的电话,“不卖了,按这个价卖我们要亏本了。”商家称,要是黄女士还想购买则必须再支付100元,否则拒不交货,黄女士觉得商家不可理喻,遂求助当地工商部门。
商家解释黄女士巧舌如簧,自己一时心急,竟忘记核算成本了,事后一核算,如果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交易的话,没有利润不说,还亏本了。
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认为,既然之前双方谈妥了价格,消费者也付清购物款并取得收据,那么双方的买卖合同就已经生效,商家没有理由不按照合同履行相应的职责。经调解,最终商家答应按照之前双方约定的价格出售实木床架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