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3版:莆田专刊/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学第一课 家长看过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第一课 家长看过来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何旌 李薇

本报讯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开学了,作为家长,您准备好了吗?今天,海都《教育周刊》要为所有的家长送上一份礼物——海都版“开学第一课”。是的,不仅孩子要收收心,家长们也该“上上课”。面对新学年,您知道怎样帮助幼儿园的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朋友分享?您知道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怎样培养,科学兴趣如何激发,动手能力又如何锻炼?您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您的孩子能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如果这些问题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那么,搬张小板凳,来听听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吧!

幼儿园

用爱的方式让孩子接纳规则

课堂主题:规则意识

授课老师:吴丽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

授课对象:3~6岁孩子的家长、老师

新学年开学,幼儿园即将迎来许多新入园的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将成为他们的入园第一课。从家里的“自由人”到幼儿园的新成员,不少孩子都会出现做事拖拉、争抢玩具、打闹、随意乱跑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对待刚入园的孩子,我们不能给孩子限定太多的规则,让他们喜欢上新环境,对幼儿园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是最重要的。规则教育应该慢慢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孩子们排队时让他们懂得听信号,上课时不能随意乱跑,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去年,我就遇见一个小班的男孩,几乎没有任何集体感和规则意识,没法坐下来安静几分钟。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我们请来他的家人到幼儿园配合看着他。有好几次,保姆想让他乖乖坐在椅子上,按住他的身体,可他依旧使命挣扎、挣脱,我行我素。对这个孩子,我们没有责备、没有嫌弃。我们发现,他精力特别旺盛,特别喜欢户外活动,于是,我们顺应他的特点,适当满足他的需要,只要安全,不对他做太多规定和限制,不强求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致。逐步地,我们掌握了他的一些兴趣和需要,适时引导他回到同伴的游戏中来,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一年多下来,这个孩子自控力渐渐加强了,也懂得去听老师的指令,进步很大。

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很重要,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

家长要做到家园一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表达立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事。比如在超市里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在过道上乱跑会干扰别人走路的。”2.孩子任性、犯错误时,家长的态度要明朗、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眼泪妥协,否则只会助长孩子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家庭成员的教育意见要一致,以免孩子无所适从。3.讲究方法和策略,注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的引导。

推荐阅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

《拯救男孩》孙云晓、李文道、赵霞 著

幼儿园

孩子不肯分享 千万别骂他小气

课堂主题:学会分享

授课者:林民芳(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广厦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

授课对象:幼儿家长

很多幼儿家长都苦恼孩子“独占玩具”的问题,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大人想让宝宝把家里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可是宝宝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

其实,年轻的父母们首先要明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从萌芽到变得强烈,懂得了“我”和“我的东西”的概念,不肯和别人分享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不过,父母还是需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这对孩子将来入园以及终生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孩子不肯分享,除了自我意识浓厚的根本性原因以外,与家庭的缺乏引导和榜样有关系。现在很多家庭是“4-2-1”结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人,父母2人,孩子1人),在食物和玩具方面,孩子往往获得最大的优待,甚至有老人会把好吃的东西省着,留给孩子吃,这样就不利于孩子分享意识的形成。父母要引导孩子,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或是大家分着吃,让孩子不要有“好东西我独享”的概念。

家长还可以创设一些分享的环境,教给孩子分享的技巧。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创设“我的玩具大家玩”的游戏环节,或者“水果聚餐大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暂时不肯分享时,千万不能责怪他们小气、自私,或是强迫孩子与人分享。家长应该用一种正面引导的方式,比如告诉孩子,你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他也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你们俩就可以玩两件玩具,大家都非常开心。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轮流玩”,“轮流玩”其实也是分享。

而当孩子成功地与别人分享时,家长一定要记得肯定孩子。可以用言语来肯定,也可以用额头上贴五角星、竖大拇指等方式。这会让孩子明白,分享不仅不会让他失去东西,而且还会收获快乐。

除了分享有形的物体,引导孩子分享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分享趣事、分享感觉等。孩子出去玩了一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分享“我在外面玩了什么、有哪些好玩的”,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推荐阅读:《3~6岁儿童行为与发展指南》

小学

四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课堂主题:培养好习惯

授课老师:王国光(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生家长

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有好习惯才有好行为,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坏习惯将是孩子一生的债务。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不一定要他们读多少书,考多少分,重点是将行为习惯培养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朋友老师沟通的习惯等等。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要有示范性,比如,要求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家长自己也要爱读书,家里要布置孩子的图书角;第二,要有实践性,在一定时间内,鼓励孩子养成一至三种好习惯,比如按时起床、自己叠被子、及时完成作业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第三,要有指导性,跟孩子约定,把希望养成的目标写出来,当孩子没有完成时,及时帮他分析原因,包容孩子出现的反复,不急功近利,不用打骂惩罚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一点就是欣赏性,表扬、欣赏、鼓励孩子,让孩子更有动力,充满自信。

我曾教过一个四年级的“错别字大王”,这个男孩不仅害怕写作,作文里还错别字百出,让人哭笑不得。为了帮他纠正“老毛病”,我想了一个方法——让他当小老师,我写作文他来改,而我,就故意在作文里穿插许多的错别字。当小老师,男孩可认真了,查字典、找书籍,把我作文里的错别字翻了个“底朝天”。慢慢地,男孩写作兴趣大增,作文里的错别字几乎消失了。一次,我把他的一篇没有错别字、没有错标点的作文评为100分,在班上作为范文分享,这让男孩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如今,他已成为一名从事文字工作的报纸编辑。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生长期努力,更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地用智慧引导。

推荐阅读: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

亲子共读绘本:不妨与孩子先读到书的一半,然后让孩子继续读,再让他来告诉你故事的过程与结果,以及他自己的收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