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建芳/文 黄孔瑜/图
关注理由:昨天开学第一天,不少初一语文老师拿到语文课本时,惊讶地发现:课本“大变脸”,30篇课文中有9篇课文被更换了。
“变化不是一般的大。”福州十九中语文老师陈鸿对比新旧“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教材后发现,两本书都是30篇课文,总量没变,但有三分之一课文更换了(其中一篇文章有改动),此外还有个明显变化是,“写作”板块独立了出来。
变化
总篇数不变三分之一篇目更换
删掉的课文有: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贾平凹的《风雨》、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纪昀的《河中石兽》、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变。如《论语》中著名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收入课本。
“写作”部分独立成块
在旧课本里,每个单元后面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章节,每节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一单元是“这就是我”,第二个单元是“漫游语文世界”。
在新课本里,则把“写作”板块独立出来,口语交际的内容不见了,综合性学习则剩下了三个,分别是“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延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苏茜认为,把“写作”独立出来,对老师来说可操作性更强,训练起来也有系统性。
释疑新课标去年实施语文今年才变
据了解,新初一语文篇目和结构之所以发生变化,源于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其中部分学科曾在去年9月新学年和学生见面,但语文新教材今年才和师生见面。
昨日记者了解到,新初二、初三的学生,仍使用旧教材。据了解,新初一的学生,今后的初中语文课本,都将和学长们有所不同。比如,初一下学期,语文课本还会新增几篇文章,包括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吴晗的《谈骨气》、贡纳尔·贡纳尔逊的《儿子》等。鲁迅著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仍保留在其中。
选文标准:要符合学生年龄
记者昨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上,看见人教社对“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作了介绍。介绍中说,2004年、2008年、2010年人教社三次前往各地调研,2012年3月启动修改编写。
在这份介绍中,人教社称,新初中语文教材共有七大变化,分别是框架微调、单元的撤并和调整次序、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而选文的标准是经典、符合学生的年龄需求、适合教学。
新旧更换的文章,其实是有一些对应的。比如,删掉的《风筝》是亲情主题的,现在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来替代。比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替换成了《我的早年生活》,都是讲名人故事,给人以启迪。
福州教育学院语文科教研员林科顺老师说,新课标的精神就是语文要改变过去夸大人文性的倾向,更重视语文的能力、方法和习惯等基本目标的达成,这次新课本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每个单元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能力两条线索组成,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鲁迅太晦涩初一学生难理解
而也有老师认为,新课文更符合初一学生阅读。
记者了解到,《风筝》讲的是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行为粗暴,后来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觉得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学生比较害怕的,因为文章有多种角度可以解读,又要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去理解,学生感觉很晦涩。”陈鸿老师说,《风筝》浅层意义上说兄弟之间的感情,但深层地说又有当时长幼不平等的封建秩序,学生体会起来比较难。
替换后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自己和母亲的情感,文笔细腻,情感动人。陈鸿认为,这篇文章,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也很能打动人。
这些删掉的文章,语文老师认为并非不经典,可能是因为这些篇章与初中生有距离,比如《风筝》比较难懂,但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则又相对浅了一些,似乎更适合小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