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4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十个老师,六个嗓音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3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嘶哑、发音疲劳、慢性咽喉炎、声带小节——
十个老师,六个嗓音病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今天是第29个教师节,一起来关注老师们的三大“职业病”。有调查表明,大约六成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嗓音问题,声音嘶哑、发音疲劳、急慢性咽喉炎、声带炎、声带小节、声带息肉等等,在老师们当中很常见。

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嗓音中心陈婷博士介绍,声带是由环杓关节带动,在气流的冲击下高速振动,产生声音,本质上是一个运动器官。和其他运动器官一样,过度使用或是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劳损,出现嘶哑、疼痛等情况。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常常需要提高嗓音,以使发音清晰洪亮;同时,空气干燥、粉尘刺激都容易使教师患上嗓音病。

年轻老师:声带最易受伤

据了解,新学期伊始是老师们嗓音病的高发期。刘老师是今年刚到一所小学工作的新老师,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刚开学没几天,这位新老师的嗓子就已经喊哑了。“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上课要安静听讲的习惯,常会大声喧哗,喊哑嗓子不是因为骂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听到我说话。”她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当老师没几天就出现嗓子哑的老师并不少见,而且不只嗓音沙哑,咽喉也觉得非常不适。

陈婷博士也介绍,从门诊情况来看,年轻的、带低年级班级的教师的声带更易受伤,这是因为年轻老师大多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办法,而工作的特点和环境又需要他们长时间大声说话,声带在高强度、高负荷运动后就特别容易产生疲劳,出现声音嘶哑、咽部充血、疼痛等急性咽炎症状,有的还会失声。

建议:注意讲课方式,学习科学发音

一、平时注意讲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尽量平和说话。需要大声说话可以使用扩音器来帮助。讲话时间不宜过长,可穿插提问、练习等;课间休息时让声带也休息一下。

二、学会科学发音。发声时,根据音的高低适度打开口腔,下腭和舌根放松,软腭自然抬起,使共鸣位置降低,声音脱离喉部而到达胸腹的共鸣腔。

三、不要过多地清嗓子。因为当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如果觉得喉咙难受,那么就小口地饮水或是吞咽。

年长老师:咽喉炎困扰多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现在教师授课已经大部分不需要粉笔板书,但是教师咽喉炎的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年长的老师,由于长期过度用嗓,再加上炎症、病毒的感染,就容易发生急慢性咽喉炎。

当出现以下症状,就有可能得了咽炎:咽部有异物感,经常想清嗓子,但又咳不出咽不下;咽部经常干燥、发痒难受,并时有声音嘶哑、吞咽不顺感;咽部反射敏感,晨起刷牙时容易恶心反胃干呕;咽部干燥,有微痛或烧灼感。

急性咽炎若没有进行及时医治或继续不断用声,就容易转为慢性咽炎,严重的还会产生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此外,步入中老年的教师出现了顽固性的声嘶,特别有吸烟习惯的男性教师,应该特别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因为这部分人群是喉癌的高发人群。

建议:少说话,必要时禁声休息

慢性咽喉炎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讲究三分治、七分养。除了发病时及时就诊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注意保养。禁声休息一段时间当然是最好的调理方法。在日常饮食中,应当少食辣椒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过高的食物,多摄取一些清肺养阴、化痰散结的食物。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症状轻的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或药物保守治疗,严重的则需要手术治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