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曙光参评院士专著涉嫌造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曙光参评院士专著涉嫌造假
其著作涉嫌由30人专家团队编写;刘志军曾力挺张曙光参评
9月10日,被告人张曙光在庭审中
 

N新京 中青

9月10日,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发舆论哗然。他称当年收受企业2300万元,是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中科院次日发声明称,张曾两次参评落选,未曾收到过与张“花钱参评”相关的投诉。

前天,有相关部门的科技专家向记者披露,张曙光当年为参评院士“组织科研成果”,的确曾花费,并涉嫌学术造假。他参与院士评选的个人著作,涉嫌由专家团队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另据了解,张曙光被铁道部推荐为院士候选人时,时任部长刘志军“集全系统之力”力挺。虽然张两次参评落选,但爆出的院士制度问题也再次被关注。

问题专著遭质疑

铁路系统内部人士介绍,2007年张曙光被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是以铁道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名义被铁道部推荐。当时一些老科技工作者反对,主要与参评材料有关。

2007年张曙光候选院士的“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中,张曙光以个人名义出版两本“专著”:《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下简称《高速列车技术》)、《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与实践》。

“著这两本书,需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而张曙光没有搞过理论研究,不具备写这些章节的能力。”上述内部人士介绍。

编书花费数十万

前述铁路系统内部人士介绍,当年张曙光参评院士,背后有一个专门的运作团队,专著由专家组编写完成。

记者拿到一份《高速列车技术》“编写组专家通讯录”,涉及铁道部、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个单位人士,编写者涉及30人。

上述参与编写的专家说,该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反映当时铁路系统机车的最高水平。“书的内容并不假,是铁道部几十年的积累,但张曙光没有参与写作,他只是在编写过程中提过意见。”

有专家称知道《高速列车技术》最后成为张曙光的专著。

据记者了解,编写工作前后耗时1个月,吃住都在酒店,费用数十万元。费用由铁道部进口高速动车组的一家代理公司支付。

离当选仅差一票

2009年,张曙光第二次被铁道部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同样被科技部老同志匿名举报。

知情人称,张二次参评,又重新“写”了几本书,“操作方式与第一次相似,不同的是,第二次报的书录中,张曙光的身份从此前的‘著’变为‘编著’,参加编写的专家名录写了上去。”

不过,2009年张曙光再次落选。当年最后投票阶段,张曙光只差一票。

“这不是简单的张曙光个人学术问题。”相关知情人士认为,张实际上是整个铁道系统的一个符号。据称,张曙光第一次被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时,时任部长刘志军曾在铁道部系统内说,集全系统之力,张曙光势在必得(院士)。

□链接湖南厅官为评选院士

曾花百万邀30名院士游玩

2012年落马的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书记、副厅长陈明宪,为了能评上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曾展开了大量公关。据接近专案组的知情人士介绍:“陈明宪有一次邀请30名院士到湖南游玩,吃住都在华雅国际大酒店,耗资以百万元计。”

不过,评选院士期间,网络上已出现不少对他的举报,称他原本只有初中文凭,参加了一个课程培训班提高了文凭,出版的两本著作是手下“集合一些人七拼八凑而成”。

□评论

中科院应主动自查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前日晚间发表声明,表示在张曙光参选院士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关于“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中科院回应及时,应该肯定,但是未收到投诉不等于“贿选”不存在,现在庭审情况等于提供了“投诉”,接下来建议中科院主动展开自查。

2300万元的“打点费”,绝不是小数目。这些钱送出去了多少,又都“打点”了谁,有待进一步调查。张曙光的自供状,或可成为进一步改进院士评选制度、净化学术风气的契机。当此之时,不仅要彻查张曙光的“腐败输出”,更要加快推动院士评选的公开透明,为院士祛魅,为科学助力。

——新京报

声音

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