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侯希辰 通讯员 晋刑综 晋检 文/图
本报讯 “社保补贴”短信不少人收到过,也有市民不小心上当受骗。日前,福州晋安警方在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协调指挥下,在福州、厦门、西安三地同时行动,摧毁一个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团伙,抓获4名安溪籍嫌疑人。昨天,记者联系办案民警,揭开了社保补贴金骗局的幕后链条。
误信社保补贴 榕市民被骗近5万元
6月11日下午2点多,市民吴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是来自社保中心的通知,吴先生有一笔社保补贴金未领,可以拨打社保中心电话进行咨询。吴先生按号码打过去后,一名自称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的女子接听电话,说经过查询,他确实可以拿到几千元的补贴,详情可以咨询“财政部门”。
吴先生又拨打了该女子提供的“财政局”电话号码,电话中,“财政局”工作人员再次确认,吴先生的社保补贴金已经到位,需要他到ATM机上操作领取。信以为真的吴先生,便到远洋路一处ATM机前,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没想到,一番操作后,吴先生发现不但钱没转来,反而是自己银行卡的上近5万元,被以转账的方式,汇入对方的银行卡账户,他随即报警。
民警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摸清该诈骗团伙的落脚点。9月10日,福州、厦门、西安三地,抓捕小组同时行动,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苏某(女,30岁)、黄某(男,31岁)、余甲(男,39岁)、余乙(男,35岁)四人,查获用于作案的电脑4台、短信群发器一套、手机十余部及银行卡等作案工具,另有一名涉案女子苏乙在逃。
家族5人分工 轮番登场忽悠人
民警介绍,这5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团伙成员,都是安溪籍,是同一个家族的亲戚,苏某和黄某是夫妻,苏某和苏乙是姐妹等等。
犯罪嫌疑人说,他们听说有人用社保补贴金骗局发了大财,几个亲戚心动了,一番商量后,在今年5、6月间,做起了这“生意”。5人分工明确,形成一个骗局链条。
第一步,在厦门的余甲负责购买诈骗使用的银行卡。
第二步,在西安的余乙,通过网络短信平台群发社保医保补贴信息,引诱人上当,回拨短信上留下的虚假社保中心电话。
第三步,如果有人上当拨打了电话,在福州的苏某便冒充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让受害者相信有社保补贴金可以拿,诱导对方继续拨打虚假的财政局电话,为连环骗局做好铺垫。
第四步,苏乙登场,她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接听电话,表示社保补贴金只能用银行转账的方式领取,随后她会询问对方用什么银行卡,套取受害者的信息后便诱骗对方到银行ATM机上操作办理。
一旦受害者按照提示进行操作,他们就会用催促的语气扰乱对方的心思,让人担心“社保补助金”会因自己操作迟缓而泡汤。而此时犯罪嫌疑人多数会要求受害者切换到英文操作界面。稍不留神,受害者会误操作成“转账汇款”,将卡内的钱转到骗子们事先准备好的银行账号上。
第五步,有人上当后,余甲会立即将赃款取出,交由黄某进行分赃。
骗人时心虚 会先写好“剧本”
民警说,4人落网后,都很后悔。他们说,骗人的时候,心很虚。
为了不露相,犯罪嫌疑人还特地按照分工编写了“剧本”,每个人在电话里要说什么,都一条条写下来。“我是社保中心的,对,根据国家政策,您所交的社保的确可以补贴。”“你赶快记一下财政局的电话号码,赶快和他们落实下。”“要抓紧时间,不然过了时间就办不成了。”有人打来电话,他们就照本宣科地念。
办案民警审理发现,这伙人除了骗走吴先生的近5万元存款,还从其他受害人手中骗走万余元。14日,4名嫌疑人被晋安警方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警方正全力追查漏网的苏乙。
在采访中,民警表示,以退社保补贴金为名进行诈骗,是当前多发的一种新型虚假信息诈骗手法。提醒市民尽量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外漏,同时接到陌生电话涉及网上银行转账或者银行汇款转账时,一定要仔细甄别,汇款或转账前最好向相关部门咨询。在汇款转账时,若按对方提示进行操作发现ATM机上转到英文操作界面时,千万不要再操作,那是骗子在对你进行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