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4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确认叙利亚10月14日将成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
外交部长王毅15日强调,军事手段解决不了问题。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唯一现实出路,应与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进程并行推进。
叙政府递交加入书
声明确认,潘基文已经接收叙利亚政府交存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加入书,对叙利亚加入这一国际公约表示欢迎。依据规定,任何国家都可以随时加入这一公约,加入书须交存联合国秘书长并在交存之日以后的第30天起生效。
反对派选新“总理”
叙利亚主要反对派团体“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14日选定温和派人物艾哈迈德·图迈赫为新“临时政府总理”。分析师认为,反对派在组建“临时政府”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希望以此举避免在美俄方面就叙利亚问题的外交努力中被排除出局。
美军仍原地待命
据路透社报道,奥巴马14日表示,框架协议非常重要,叙利亚化学武器置于国际控制之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过奥巴马同时表示,“如果巴沙尔政府没有遵守框架协议,叙利亚应该受到惩罚。”
美国军队仍然原地待命,为可能的军事打击做准备。五角大楼发言人说,“我们在军力部署上并没有任何改变。”
(新华 综合)
□观察
导弹落叙可能性降低 但美俄协议实施有难度
过去的一周,虽然外交上的短兵相接仍在继续,美法等国杀意未泯,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美国巡航导弹落在大马士革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框架协议未能消除西方动武可能。巴沙尔政府虽然暂时赢得了时间,但又将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认定,美俄达成协议后,美方短期内不会动武。只是,专家认为,这份协议在后续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多重困难,不排除美方今后会再找借口进行武力威胁甚至武力打击的可能。唐志超说,这份协议的后续实施面临政治上和技术上的难题,技术难题包括对化武数量和存放地的认定、销毁过程、专家组构成以及冲突对销毁工作的影响等。有说法称,就叙利亚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完全满足协议规定的销毁化武的条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