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廖庆升 关铭荣 文/图
本报讯 “在社会诚信缺失的今天,陈桂华老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诚信’的含义。”这是昨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颁发给陈桂华的获奖词。
陈桂华,一个孤身蜗居窝棚的61岁老人,为了还债起早贪黑干活。本报独家报道后,她的故事感动了榕城,也感动了各地的网友。昨日,第十五期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选结果揭晓,陈桂华获得最高奖项——一等奖,奖金2万元,成为我省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市民。
本次评选,全国共有36个感人事迹参选,为何评委把最多的票投给了陈桂华?
“她就是我们辛苦要寻找的人。”昨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负责人表示。为了发掘、传播和弘扬社会上的正能量人物和事件,推崇人性真善美,阿里集团计划每年投入500万至1000万元,发起“天天正能量”项目,《海峡都市报》成为福建区域唯一合作媒体。
该负责人表示,当下一些负能量的、非主流的事件被扩大化了,其实中国并不缺乏真、善、美和让人感动的东西。陈桂华老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哪怕自己再苦,也不愿欠下债务”的朴素心愿,就是社会稳步前进的思想根基之一。“奖励陈桂华,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诚信,感受诚信的力量。”这位负责人表示。
陈桂华:日子有了新盼头
“不会吧,这么多钱。”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陈桂华居住的窝棚。听说自己获奖后,她一直不敢相信消息是真的。
陈桂华说,海都报的报道见报后,许多好心人给她提供了帮助,收到的捐款,早已够她还清债务。现在,她已经能吃好睡好了。
“以前一直在想,每个月就还几百元钱,就算到死,可能都还不清。”陈桂华说,以前总觉得生活没有盼头,因为按照自己的收入,即便不吃不喝,也很难把债务还完。但现在,她又有了新的盼头,“我经常对着墙上的照片,对老头子和女儿说,我不欠钱了,也有点存款了,以后会吃好点,生病了也敢去医院了”。
她身上有三点精神让人动容:人穷不丧志;人老不忘本;善良质朴懂得感恩
——海峡都市报社副总编辑倪可风
她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秦都市报社编委刘根社
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可以帮助很多人,穿透传统道德的迷雾
——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王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