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政事/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手术“拆弹”造血管 属全国首例
□资讯速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江男子巨大动脉瘤占据腹腔,血管薄如纸,随时破裂,省协和医院——
手术“拆弹”造血管 属全国首例

 

N本报记者 李熙慧

本报讯 直径10厘米的动脉瘤,占据了整个腹腔,部分血管壁已经稀薄如纸,一旦破裂,患者在一两分钟内就会因大出血导致死亡。昨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宣布,该院心脏外科成功为一名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拆除了这个潜伏在人体的“不定时炸弹”,为患者再造了一段主动脉。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陈良万介绍,如此巨大的动脉瘤和复杂的手术,在全国尚属首例。

“命比纸薄” 巨大动脉瘤随时可破裂

8月19日,一道急骤的救护车喇叭声划破宁静的夏日午后,一辆从泉州市安海医院飞奔而至的救护车紧急停靠在协和医院急诊科的门口。

车上的是45岁的晋江人蔡先生,当天早上吃饭后,他突然感到剧烈的腹痛,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初步诊断是“胸腹主动脉瘤”,位置特殊,体积庞大,于是当即从晋江送到福州。家里人都担心,他的命可能保不住了。

据介绍,“胸腹主动脉瘤”是胸腹主动脉病变,导致其管壁薄弱,因无法承受血管内的压力,这段血管就像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形似肿瘤而得名。虽不是真正的肿瘤,却比肿瘤更凶险。

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曹华主任介绍说,蔡先生体内巨大的动脉瘤占据了整个腹腔,直径有10厘米,就像胀大到了极限的气球。血管壁在不断的撕裂中,残余的部分已经像纸一样薄,血液在强大的压力下不断向外渗漏,完全的破裂可能只在一瞬之间。

而蔡先生体内的动脉瘤,所在位置很特殊,是从心脏刚获得新鲜血液供应到全身的主动脉,这也是人体中最粗的血管,正常直径在35mm左右,将血液供应到肾脏、肝脏等大器官。

因此,病人病情之危急,用“命比纸薄”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移花接木” 再造一段主动脉连接多器官

时间紧迫,患者入院当天就进行了手术。根据医生制订的手术方案,蔡先生身上的切口全长40多厘米,从左侧胸背部开始,呈倒“S”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正中下端。相当于从身体左侧把整个腹腔打开,暴露出主动脉瘤。因为扩大的血管壁连接着周围重要脏器的动脉,手术除了要切除瘤体,还需要再造一段人工主动脉。

“打开腹腔后,眼前巨大的瘤体周边不断有血液渗出,并且随着心脏搏动一下一下地跳动着,触目惊心,血管壁的最后防线马上就要崩溃了。”曹华主任回忆,病人还是幸运的,患有如此巨大的瘤体能硬撑到现在。

手术过程中,曹主任给蔡先生建立体外循环,剥离瘤体周围组织,阻断血流,取一根人造血管替换血管瘤切断的那段血管。之后再将人造血管分支和左肾动脉、右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等逐一连接,手术前后持续了7小时多。

修补、替换好血管,看着平稳有力搏动着的心脏,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术后第二天,蔡先生就脱离呼吸机,开始了自主呼吸,在纠正各系统平衡紊乱之后,很快转回普通病房。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