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解放日报
本报讯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天安门城楼,在四十多年前曾被秘密翻建过。天安门城楼为何要翻建,又是如何翻建的呢?
拆除旧城楼仅用7天时间
自1465年(明成化元年)建成后,天安门城楼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损坏变形,加之过度汲取地下水和负荷城楼自身重量,主体已严重下沉。尤其是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
为确保安全,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被指定承担这项政治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五建”选派了约500人。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2米,为保密,要将这个庞然大物整个罩起来,为它做“世纪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工人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层层连接,用苇席搭起天棚,除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外,整个城楼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丝毫不露。而搭起这个跨度如此之大,堪称世界之最的“天棚”,仅用了8天时间,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测量后的数据直接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拆除旧城楼仅用了7天时间。
用6公斤黄金取消前廊台阶
重建天安门城楼时,斗拱所用木料都是楠木,来源于东直门城楼。许多木料都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遇火不着,只冒烟。
木工活毕,油漆彩画上,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最后是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用去6公斤黄金。
天安门城楼翻建要求保持原貌,其中最大的改动是考虑到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时,要从城楼前廊下三步台阶才能走到正中的检阅位置,干脆取消了台阶。
国徽要对准北京中轴线
周总理自始至终都关注着天安门城楼的重建工程。天安门正脊两端原来是龙的形状。一种意见认为,古建筑应当按照传统的方式修建;另一种意见是,要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等图案代替。周总理看完报告后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
天安门城楼竣工前夕,悬挂国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工作组经过反复挑选,最后将这项神圣的任务交给了八级木工姚来泉。当时的国徽是由北京雕刻厂制作的,直径1.7米,需要8个人来抬。按要求,国徽的位置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天安门城楼的重建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开工,到1970年“五一”前竣工。其间,外面来往群众看不到里面施工的任何情形,只是在1970年“五一”后,神秘大棚被拆除,人们才突然见到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的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