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廖庆升 包华
“GO!”赶骡人廖勇向骡“黄毛”发出指令,“黄毛”很配合:后腿一蹬,扬起阵阵黄土,驮着重达200公斤的大理石板,向山顶奔去。廖勇说,他只会这个英文单词,平时说着说着,骡也就听懂了。
昨天下午,福州金鸡山公园里,廖勇和妻子胡志英拉着骡给公园运货。今天,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最后一天;明天,他们又要把骡赶往连江,继续自己居无定所的骡帮生活。9年来,他们就是这样牵着骡四处揽活,虽说早已是汽车时代,但修建登山道,骡比车厉害。
几头骡子养活一家人
廖勇老家在广西百色——一个以养马和骡出名的地方。18岁那年,他就外出靠马讨生活。不过开市不利,借来3000多元买的一匹马,不到一个月就被偷了,“连饲料钱都还没赚到”。不过,这没打击到他的热情,“除了干这个,也不知道还能做啥”。廖勇再次借钱,购买的是一头骡——力气大,还不容易生病。
在老乡的带领下,当年,廖勇第一站选择的是龙岩,给当地的电力公司运送高压电塔到各个山头去。之后的这些年,凭着吃苦和节省,廖勇有了7头骡子,他说凭借这些骡,每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养活了一家人,还还了外债。
比人吃得好因为它们累
“干活之前,骡子要先吃饱。”胡志英用树枝很仔细地将装饲料的盆子清扫干净,哪怕留下一点沙子,骡都可能会拉肚子。
廖勇说,别人不舍得给骡子喂一公斤要5块多钱的豆粕,而他把它当成主料。算下来,一头骡子一天吃饲料就得花50多元,“比我们人吃得好多了”。每天下工后,廖勇还会骑上摩托车,到郊区去割青草,给骡子加餐。
居无定所爱相随
廖勇说,干这行特别自由,想几点下班都行。不过,爱人在边上呛了他一句:连个固定住处都没。
赶骡人,多数时候生活在深山里,住的一般是窝棚,吃则随便。只有到城里干活时,才可能吃住好一些,不过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到金鸡山公园干活,这是今年廖勇第一次进城。廖勇说,能每天和老婆孩子呆在一块,稍微闲下来时,就带着他们去逛逛城里的商店,这已非常开心了。
感谢周先生提供线索,奖励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