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蔡学伟 陈盛钟 李伟强 马俊杰 文/图
核心提示
“要把建设滨海宜居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2010年,莆田将这句话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近几年来,治水惠民生,一直是莆田市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中的最大亮点之一。莆田依托荔林水乡独特生态资源,大做水文章,着力描绘一幅“鸟飞鱼跃随双棹,天光云影共一舟”的画卷。
今年,莆田市政府计划投资3.66亿元,治理城区内河15条、40.45公里,同时以城带乡开展乡村河道“清水行动”。不久的将来,莆田将形成以木兰溪水系和南北洋平原为代表的生态绿心,周边环绕壶公山、天马山等公园风景区,从建城区的绿化、园林化,向森林化的生态型城市方向发展。届时,莆田将是“山清水秀,清风明月”。
样本一 清洗河道,内河清澈可期
内河,是莆田的经络血脉,承载着文献名邦悠久的文化,也是莆田人的美好回忆。每一段内河,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今年,一群特殊的职业工人频繁地出现在莆田内河的河道上,哪里的河道淤积、河水发臭,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洗河工。也正是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引来了莆田市民的持续关注。
家住莆田青少年宫附近的林先生说,小时候,家附近的河道清澈见底,他和伙伴们在水中玩耍,妇女们在河边洗衣,一片欢声笑语。长大后,此景一度不再。
林先生说,前不久,一辆挖掘机突然出现在河道附近,立马引来市民围观。同样,在丰美护城河洗河现场,淤泥中的洗河工也备受关注,市民在上下班途中总会放慢脚步,关注忙碌的洗河工,关注施工进展情况,“希望清洗后的河道能回到当年的模样”,市民对此充满期盼。
记者昨从莆田市水利部门了解到,目前,莆田内河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干净美丽的内河将逐一被找回。
样本二 碧波绿水,又见“绶溪钓艇”
一江绿波荡漾,几叶小舟轻泊,游人如织,穿梭在碧水河岸畔,如同漫步山水画卷间。这是国庆节期间,记者在莆田市区绶溪公园内看到的情景。莆田的延寿溪绶溪公园河段又恢复了往日碧水依依、白鹭齐飞的美妙景致,成为莆田人休闲的又一好去处。
家住绶溪公园附近的延寿村村民杨先生说,“绶溪钓艇”是莆田传统二十四景之一,他小时候经常在家旁的延寿溪里游泳、捉鱼。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发展,延寿溪水质一度变差,有一段时期,存在了数百年的“绶溪钓艇”甚至快要消失。如今,随着内河整治的推进,延寿溪的水质得到很大改善,绶溪垂钓的景象再现溪畔。
公园内,一家青少年视力康复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正带着十几名孩子进行眼部有氧康复训练。负责人陈先生说,绶溪公园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患近视的孩子来到这里接触大自然,通过远眺、凝视等有氧康复训练,能使眼球充分放松,缓解疲劳,有利于视力恢复。
样本三 内河整治,还市民优美河岸
莆田内河整治正当其时。市政府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的思路,开始了被称为“城市血管”的内河治理工程。
家住东圳路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区附近的居民,是最早享受到内河整治成果的市民之一。
当地居民陈先生说,他家就住在护城河边上,几年前,由于内河污染严重,护城河内垃圾、淤泥成堆,河水臭不可闻,特别是到了夏天,所有护城河边的居民,都要关起家里的门窗,如果不这样,河中滋生的大量蚊虫会立刻“占领”居民家中。护城河也成了沿河居民心里一道挥之不去的“伤痕”。
陈先生说,近年来,随着内河整治工作的推进,他家门前的护城河终于变清了,往日荔林水乡的风貌再次呈现,如今沿河居民家的门窗再也不必关起,他们可以舒舒服服地打开窗子,享受着河上吹来的久违的微风,呼吸着带着淡淡荔枝香味的清新空气。
□互动台
宜居港城有自豪更有期待
莆田市委宣传部、海峡都市报联袂推出《莆田建市三十周年特别策划——宜居港城“十字”妙语著新篇》系列报道以来,不少市民通过本报互动平台留言,认为这组报道整体谋篇、形效相融,是一部生动的地方宜居城市建设成果启示录。一些读者还畅谈感受,对过去30年莆田城市华丽转身深感自豪,对未来宜居港城的发展充满期待。
看了这组报道深有体会,因为在我的身边,就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后黄村依托积淀已久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名居,已经变身为一个美丽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前,村民们跑老远外出旅游,现在家里面的“大观园”就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希望后黄村越来越美丽。 ——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村民老林
莆田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莆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莆田市青联委员邱盛
民生福祉,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安居乐业”,通过这些年的宜居港城建设,莆田这座古府新市,正逐渐展现它诱人的魅力,这是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的福气。 ——莆田知名作家郑国贤
这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引起各方共鸣,不仅在于记者用独立视角解读宜居港城建设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报道引起有关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宜居港城建设任重道远,有利于各方凝神聚力,应对挑战,共同建设幸福美丽的家园。 ——莆田市住建局宜居办工作人员
□结束语
三十而立宜居港城新起点
三十而立的莆田,城乡建设硕果累累,数不胜数。一个多月来,本报莆田新闻版呈现给读者的只是沧海一粟,难免有遗珠之憾。
管中窥豹,这是本报推出这一大型系列策划报道的初衷。三十年来,莆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各项文明建设渐入佳境,港城宜居宜业、政通人和……
三十年的发展与巨变,更是写在人们可知可感的日常生活里。现在的莆田城区,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环境越来越美,布局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完善。
如今的莆田,朝气蓬勃、豪情满怀,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城市发展“一二三四五”,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继续紧盯“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目标,深入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莆田正敞开大门,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跨越发展的路子。所有这一切,也是这座城市奋发有为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