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练仁福 实习记者 吴晓婷
本报讯 在福州屏西独居的66岁李依姆,希望找几个老人一起住,互相有个照应(详见本报昨日A34版报道)。昨日,数十位读者致电968111踊跃报名,希望与李依姆对接商量,能一起养老。对此做法,专家表示认可,同时提醒老人注意防范风险。
老人感叹:一个人真的很苦
“李依姆真的是说出了我们内心最大的痛,对她的那份孤单我完全感同身受。”昨日,福州75岁的刘依伯来电说,作为独居老人,白天与朋友走走还好,但到了晚上真是特别孤单。另一位方依姆则说,住养老院总是没有家里舒服,如果几个老人互相谈得来,小范围同居养老是最好不过了。
昨日还有多位市民来电,为父母了解李依姆的情况。市民何小姐说,母亲77岁,身体健康,一人独居。“她不愿去老人院;现在只能周末把她接来家里住。”何小姐说,自己最头疼的是,与老人作息时间和生活观念不同,时常拌嘴。“如果几个老人一起住,大家有共同语言,又是居家,这就非常好。”
记者昨日联系上了李依姆的独子陈先生。陈先生说,自己现在泉州生活,由于忙生意,常年在全国各地跑。“我妈妈不会坐车,她的朋友也都在福州,不喜欢过来一起生活。”陈先生说,母亲一人在福州,自己很担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她向我提出来,可否找一个人一起住,我很赞同。”听说这么多人和自己有同样想法,李依姆也很开心,具体情况她会和热心读者一一商量。
律师提醒:要注意风险防范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养老院,政府推动的主流还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站现已覆盖福州主城所有社区,老人们白天可以到站里娱乐、吃饭,但是到了晚上,仍要回到家中面对一个人的孤寂。找一个伴聊聊天、一同生活,成为许多老人的心愿。
对于李依姆的做法,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表示认同。他说,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单纯依靠家人以及专业护工,显然不足以解决老人照护问题。互助养老是一种社会参与式养老,基于交换与互惠原则展开。“需要有奉献与参与精神。”同时,这也需要政府组织与民间组织协力推动。
福建知信衡律师事务所林伟律师也表示认同,不过他提醒,在互助养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险防范。“对互助对象,老人或子女一定要认真了解,生活中的有关权利义务也要事先做好约定,以免事后发生纠纷。”他建议,社区或是一些公信力好的社会组织可以牵线,搭建一些平台,为独居老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