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北晚
因为一个所谓的“沃尔夫条款”,美国航天局(NASA)最近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6名中国籍研究人员参加一场国际天文会议,引发多国“重量级”科学家不满,号召抵制会议。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华盛顿时间10日对此表示,他已指示美国航天局重新评估中国研究人员的与会申请,一旦他们通过安全审查,将允许他们参加会议。
中方 学术性活动不应被政治化
博尔登当天在回复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的信中说,几名中国研究人员被拒绝参加下月在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会议,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在知道这件事后,他已指示美国航天局评估来自中国科学家的与会申请,并研究在美国政府“停摆”后,能否立即与他们联系,允许他们再次进行申请。
博尔登说:“(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人再次申请,并通过已有的针对外国人的安全审查,就会被接纳参与这次会议。”
目前,因美国政府“停摆”,美国航天局97%的工作人员“被休假”,正常上班的不到600人,绝大部分工作处于“休眠”状态。
然而,禁令的“始作俑者”沃尔夫把禁止中方人员出席天文会议的责任推给了美国航天局,声称由他发起的禁令不禁止涉及中国个别人员的活动,“除非他们是中国政府的官方代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日说,中方注意到,美方这种歧视性做法已经引发许多欧美科学家的反对和抵制。“我们认为,学术性或科研性活动不应被政治化。”
详解“沃尔夫条款”专门针对中国
专门针对中国的“沃尔夫条款”由美国共和党籍国会众议员弗兰克·沃尔夫发起。
2011年,以合同制形式受雇于美国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的一名中国人在回国转机时因带电脑被捕,时任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大肆向媒体宣传这名中国公民携带“大量他或许无权支配的信息技术”,却没有查到任何证据,最终竟称他电脑里有“黄色电影”。
借着这一莫须有的“间谍”事件,沃尔夫鼓动国会出台了禁止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的立法,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包括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该禁令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2011财政年度开支法案中作为其中一项条款首次出现,因此获称“沃尔夫条款”。先前,美方对华实施各种出口管制并限制卫星技术、国防领域合作,而“沃尔夫条款”是美方首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中美航天合作进行限制。
回应 美英天文学家纷纷抗议退出
针对中国方面的禁令引起多名美英重量级天文学家的不满,并号召抵制下月举行的开普勒会议。会议组织者发表公开信说,“强烈反对”针对中国人的禁令,并“极其强烈地认为,按照国籍将科学家排除在会议之外是个错误”。
加州伯克利大学天文学教授格夫·马尔西是一名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知名天文学家,他认为这个禁令是“完全可耻和不道德的”。马尔西向会议组织方表示:“出于良知,我不能参加这种歧视性的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位于数万亿英里外的行星,毫不涉及所谓国家安全。”
耶鲁大学天文学教授戴布拉·费舍尔也表示,当一名在她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博士后被拒绝参加会议时,她才真正了解到禁令的存在。在NASA证实因国籍而拒绝了该中国籍科研人员的请求后,费舍尔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宣布退出。
英国天文学家克里斯·林陶特呼吁彻底抵制这次会议,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他说:“将政治因素强加于科学,我感到震惊且不安,科学本应面向所有人,因国籍问题限制科研者参加会议,这违背了多年的实践原则,好像又回到冷战时期俄罗斯与西方物理学家的关系。”
□链接
对中国开禁令NASA有先例
美国航天局对华禁令实施以来,不仅来自中国的官员与科学家无法与美国航天局举行交流与合作,甚至在美国机构工作的中国籍研究人员、在美国学校学习的中国籍学生都受到殃及。
而这不是美方第一次援引“沃尔夫条款”对中国人开出禁令。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搭载许多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前往国际空间站。然而,就是因为“沃尔夫条款”,美国航天局取消已经承诺给予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表态
NASA局长称重视对华合作
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9月访问北京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会见时曾表示,美国航天局高度重视与中科院的合作,希望能与中科院在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务实合作,并就双方未来合作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这说明,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美方也认识到中美航天合作实际上对双方都有利。然而,只要“沃尔夫条款”这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冷战思维产物存在一天,中美之间的航天合作就不可能走出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