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本报讯 手机预装软件用不着、关不了、卸不掉,广大手机用户因此备受困扰,预装软件除了占内存、耗流量,还对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曾播出了《被预装的风险》节目,对智能手机的不合理现象做了报道。节目播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预装手机软件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哪些其他的问题呢?昨日,该栏目再播出,记者针对这些问题继续展开的深入调查。
软件不能卸载若卸载就不保修
在北京的一家三星电子维修网点,服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三星手机里的预装软件仍然不能卸载。一位服务人员提醒记者,如果个人更改手机权限进行卸载,手机仍然不能享受保修服务。
业内人士透露,手机厂家以及各级代理商、销售商与软件商之间的利益传递,除了有预装软件激活收费的模式之外,还存在一种利益分成的模式。也就是软件商在获利之后,一般要进行三七比例的分成,其中七成利润要付给软件预装方。
业内人士称,很多电商公司,从移动端获取到的收入大概能占到30%到40%,比如它们一年能做10个亿(利润)的话,可能有三四个亿(利润)来自于移动端。
更严重的威胁是暗扣和吸费
业内人士还透露,与耗电耗流量占内存相比,手机预装更严重的影响和威胁,是暗扣吸费。它会在不同的渠道,比如说像山寨手机的渠道,或者是刷机的渠道等会悄悄地装入一些软件,用户根本看不到,也摸不着。它会偷偷地运行,运行完之后,它可能会发出一些吸费的短信到运营商,那么这个钱就从话费里面偷偷扣掉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这些软件一般是暗中运行,对单个对象的吸费数额也比较小,仅仅是暗中扣取3到5块钱,手机用户很难发现。
对用户隐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记者调查发现,预装软件除了存在“暗扣吸费”的巨大危害,还对手机用户隐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有不少手机预装软件更新时,绝大多数软件要求手机用户同意获得位置信息以及短信、通话、照相等权限,否则软件就无法正常使用。
很多手机用户表示,像这样霸道色彩的软件经常遇到,如果不同意提供这些权限,软件就不能使用。手机用户认为这种捆绑式的要求已经对个人隐私构成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