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江方方 陈锟/文 包华 肖春道 黄孔瑜/图
今年10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今年以来,“回家看看”入法,“以房养老”试水,各项新政策频频推出。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而我省早在去年5月,就下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
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
两个文件都重点提到扶持“养老机构”,也就是俗称的“老人院”,不少老人愿意入住老人院,但公办的空位少入院难,民办的收费又高。另外的选择是居家养老,可儿女不在身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又不完善,这让不少老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1.养老院:无奈的最佳选择
家住福州鼓楼区工业路上一小区的张新梁老人,今年81岁,爱人吴一心比他小两岁。两人退休前都是教师。
两口子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很早就有了规划。吴一心觉得,靠子女是最让自己放心的。可儿女们有的不在身边,有的工作太忙,不可能天天守着自己;请保姆吧,不仅费用高,而且很少有保姆愿意接照顾老人的活。
住养老院,似乎成了一个最佳选择。2008年的一场中风,让张新梁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子女孙辈们放下工作,围着照顾,这让张新梁很过意不去。在几番比较后,他独自入住福州鸿儒乐园养老院。当时,吴一心老师有点担心,一是怕老伴住不惯,二是怕儿女背负“不孝”的指责。这样的顾虑,在吴一心的朋友圈里,不在少数。后来在老伴的劝说下,她也住进了养老院。生活上确实轻松了许多,但是两口子仍有隐忧:鸿儒乐园主要接收自理型和半自理型老人,万一有一天,自己病倒了完全无法自理,到时又该怎么办?
调查 榕养老机构少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福州市有60周岁以上老人92.86万,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6.43万。也就是说,100个福州人中,就有15个60岁以上老年人,7个70岁以上老年人。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像张新梁夫妇一样,对晚年生活有着顾虑和担心。政府部门和民营资本也看到了这一潜在的需求,大力投资发展养老机构。遗憾的是,尽管这几年突飞猛进,但福州目前仅拥有养老服务机构97家,总床位数10159张。即便算上在建的20家养老机构,床位8844张,每百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也才2.21张,距离国家要求的3%,差距还很大。
公办的空位少、入院难
公办养老院是老人们的首选。和其他老人一样,张新梁老师最初也是在公办养老院中选择,他认为,公办的设施和服务都比较信得过,价格也低廉,但得到的却是“无床位”的答复。最后,他只得转向民办。
11日,记者以家属的身份咨询了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州市光荣院、鼓楼老年公寓、台江老人公寓、台江夕阳红老人公寓等福州市区内主要的几家公办养老院。出于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大部分公办养老院不愿意接收高龄、失能老人,只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记者得到的回复都是相同的:没有空床位了。仅台江夕阳红老人公寓一家养老院称,可以安排一下,再通知。但记者一直没有得到回话。
“生意”最火爆的当数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州市光荣院两家,工作人员均称,已登记在排队的人达到200~300人。
民办的生存难、收费高
公办如此火爆,民办的又如何呢?
记者咨询多家民办养老机构,一个床位价格分三种类型:全护理的在3000元左右,半护理的需要2500元左右,不需要护理的,一般价格在1800元左右。
“如果你想在养老院方面短时间赚大钱,那是不可能的。”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董事长黄小蓉说,以鸿儒老年乐园为例,成立于2008年12月,直到这两年,才正常运转,略有盈余。
跟资金相比,更让民办养老机构发愁的,是场地问题。
据记者调查,民办养老院基本上都是租房经营,绝大多数都是租在一楼,有的甚至是从超市改来的,通风采光等并不符合理想居住条件。即便这样的场地,时不时地还面临拆迁。福州市江滨老龄公寓曾被迫搬迁。
观点 “公建民营”模式
12日,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在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效率低下,民办养老院不是地处偏远,就是价格偏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北京一些大城市开始尝试与民间机构展开合作,由政府兴建养老设施,引入民间机构运营,在业界也被称为“公建民营”。而这种模式也在福州被提了出来,目前,暂时只有2~3家养老机构计划与政府合作。
“建养老院,想拿块地太难了。”洪山老年护理院院长谢少萍说,一直想重新开一家养老院,她做了个估算,单是拿地就需要将近200万元,她无法负担。因此,“公建民营”模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政府应该扮演掌舵者的角色,负责公共服务的规划和监督;民间运营方是划桨者,主要输送服务。
2. 居家养老:目前有赖于“一拨通”
相较于张新梁夫妇,住在洪山镇福屿社区的林兵夫妇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不得不在家养老。
林兵今年79岁,因为患上老年痴呆症,三年多来,全靠爱人李红照顾。李红今年71岁,一脸憔悴。她告诉记者,现在全护理型的养老院,一个人每月至少要缴纳3000元的费用,而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每月大约3400元,负担不起。
对李红来说,政府代为购买的社区养老服务是“及时雨”。居委会为她申请了每个月2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补贴。碰到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李红就拨通24小时服务热线“一拨通”,呼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助老员林芳上门帮忙,陪林兵聊天,或是做卫生,或是买菜做饭。
24小时居家养老服务站是当地政府将民营养老机构引进社区服务的一种新做法。辖区老人有困难,拨打“968885”热线电话或是“一拨通”,就有人上门。这相当于政府掏钱,帮老人购买服务。
购买服务分两种。一个是慈善的,不用券,全部免费,可以上门服务;还有一种就是低偿的,工资在1300元以下的,根据困难情况,每个月给老人发放面值200元的、180元的、120元的服务券购买服务,老人拿了这个券,就可以享受家政、陪就医、陪聊等服务。
调查 居家养老服务站困境
11日中午12点,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准时开饭,老人们在干净整洁的餐厅内坐下后,工作人员就会把打好的饭菜端到每个老人的面前。记者在餐厅小黑板上看到,当天的菜相当丰盛,除了红烧肉、西红柿炒蛋、茭白炒肉丝、红烧土豆外,还有一碗西红柿蛋汤,四菜一汤,不但味道鲜美,营养搭配也很合理。
饭后,今年75岁的李月英一边躺在按摩椅上按摩,一边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日家里就自己一个人,十分孤独,现在有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可以和像他一样的老人们,或是工作人员一起聊天,心里特别充实。
服务站地盘小资金缺
庆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是鼓楼区社区养老的典范之一:阅览室、健身房、茶吧、餐厅、医务室等一应俱全,为社区里满足居家养老政府援助对象标准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中午寄膳、医疗保健等服务。
但并非每个社区都能做到如此,鼓楼区鼓西街道陆庄社区,就是其他不少社区的缩影。因为地盘小,陆庄社区成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
50平方米,并且是在社区内一家物业公司支持的房间里。里面仅摆着两张娱乐桌和两张按摩椅,根本没有地方提供爱心食堂,老人们只是早上到里面转转,而独居老人基本没有去这个地方。
陆庄社区居委会林锦主任无奈地说,社区里实在腾不出地方来做居家养老服务站,如果要重新租一个大地方,社区没有这个资金支持。
能够提供三餐的太少
从2009年起,我省试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此后,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12年底,福州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72个,设立日间照料室床位351张,建立志愿者队伍349支、志愿服务者4044人。
然而,记者多日来走访发现,大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只满足于提供场所给老人休闲娱乐,能够提供一日三餐和日间照料服务的凤毛麟角。
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也很受社区里老人们的欢迎。但采访中,老人们都说,子女们加班都很晚回家,甚至有的子女不在自己身边,要是晚上也准备晚餐,把服务一直延续到老人晚上睡觉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