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天下/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们助力预测三五年内股价走势
学说互相“打架” 两大师联袂获奖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连线厦门大学学者,解读经济学奖
学说互相“打架” 两大师联袂获奖

 

N本报记者 林可

本报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向来是最难预测的。今年三位获奖者分别来自三个领域,且有两人的学说还互相“打架”。昨晚,当记者将结果告知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韩乾博士时,他说,法马、席勒和汉森都是金融学大师级人物,这个结果很有戏剧性,法马和席勒都用了汉森提供的“工具”,但他们两人得出的结果却是不同的。

渊源大师“打架”了几十年

“尤金·法马是金融设计师,他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奠基者,而汉森的贡献是发展了广义矩模型。对于席勒,国内会更熟悉,他的《非理性繁荣》曾是畅销书,也是最早预测美次贷危机的学者。”昨晚,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韩乾博士在和记者连线时总结说。

细数一下当今的金融学理论,市场效率、资产定价、公司财务等理论,都与法马有关。韩乾说,法马最有名的理论是“有效市场假说”,那是他在1970年提出的,他指出,在证券市场,由于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每个股民都可以预测单个股票未来的市场价格。

当法马提出“有效市场假说”时,席勒还只是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名学生,但他向法马提出了疑问。

“在法马理论的影响下,催生了一批指数基金。”韩乾说,法马觉得投资者是理性的,但市场价格短期很难预测;而席勒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资产价格虽然波动很大,但市盈率高时股价就会下跌,因此股票中长期趋势可以预测。

“两人都是金融学的大师,但就是一直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要颁发时,却两人同时上榜,颇富戏剧性。”韩乾说,法马和席勒都用各种工具和数据来验证并分析理论的可靠性,对股市以及楼市的资产价格分析有很大贡献。而另一位获奖者汉森则是给出了计量方法,提供给金融研究者来分析资产价格的波动。法马和席勒都用了汉森提供的“工具”,但他们两人得出的实证结果却是不同的。

落点席勒曾称中国大城市房价涨过头

韩乾说,三位获奖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在短期内不可预测,但长期内却又具有可预测性。这一看起来自相矛盾的理论,对股票资产市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乾表示,三位经济学奖获得者为现在的资产市场研究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从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到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再到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危机到来前,席勒都曾一一作出准确预测,可以说,席勒算是金融预言家。

“席勒觉得,金融和开车一样,如履薄冰,总需要找出相对安全的方法,而最安全的方法莫过于给这一过程加上一重保险。”韩乾说。席勒认为在投机性泡沫、过度杠杆化的背后是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而金融的本质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真正的诱因埋藏在我们现有金融制度的本源性缺陷当中。

“席勒在2009年来北京演讲时说,中国房价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涨过头了,房价急速增长确实存在泡沫。”韩乾说,在席勒看来,高房价背后总有金融衍生品的影子,如何管好金融衍生品对防止楼市泡沫破灭有现实意义。

 
3上一篇  
 
   
   
   
关闭